首页 > 策划·活动 > 新闻 > 正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家谈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发布日期: 2020-12-20 浏览(0)人次 投稿 收藏

 

 

编者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深化认识、凝聚共识、推动工作,特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家谈”专题,邀请长期从事民族工作和相关研究的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进行笔谈。首批邀请参加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12月2日召开的“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少数民族界主题协商座谈会的部分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分享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研究思考。敬请关注。
 

 

 

 

增强认同重在提升心灵共情能力

全国政协常委、新疆师范大学原副校长

  共情,是人与人之间认知和情感连接的纽带。增强认同,就要提高各族群众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层面的心灵共情能力,通过教育来培育中华民族认知、中华文化认知,增进国家共情,以达到“知行合一”。

  认知中华民族,培育中华民族共情能力。历史上,各民族不断融合,在文化上造就了一个基本的价值体系并形成共同的基因,这个基因包括政治上的大一统、文化上的多元融合,最终铸成“中华民族共同体”。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欺凌下,中华民族由“自在”的民族逐渐演变为“自觉”的民族,又从“自立”的民族发展到“自强”的民族。“中华民族”强调的是政治上的大一统大融合和文化上的根源性和归属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在一些民族地区废除了奴隶制、封建农奴制,各民族真正有了相互平等的社会基础。没有新中国,就不会有56个民族的平等地位。            【详细……】

 

 

打牢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五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 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应成为我国公民最基本的要求。把这个底线要求打牢了,将成为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战胜未来前进道路上各种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的思想保证。

   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是树立正确国家观的基础。中华各民族共同开拓、共同守护了祖国疆域,这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存空间。这个各民族赖以生存和繁衍生息的家园,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国。各民族都是祖国大地的主人,每个人都是祖国母亲的儿女。

 【详细……】

 

 

对西藏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几点思考

西藏自治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但对标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对标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更深层目标,在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西藏仍有一些方面需要加强和改进。

   一要更加注重教育引导。始终抓住青少年、干部职工、僧尼及农牧民等群体,利用“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四讲四爱”“遵行四条标准,争做先进僧尼”等主题活动,讲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及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增进“五个认同”。        【详细……】

 

 

中华民族是有独特历史特征的共同体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有精神,与世界上其他共同体比较,中华民族是有独特历史特征的共同体。

   历史上,各民族相互交往、相互交流、相互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团结发展的辉煌历史。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各民族共同培育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因能容纳,而成其大,因能调适,而成其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详细……】

 

 

 

(编辑: 程艳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