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是国家法定的大型民族文化活动,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民委、文化部、广电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将于今年6月7日至7月6日在北京举行。

  一、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历史沿革

  迄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已成功举办三届。历届文艺会演期间,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都出席了开幕式、闭幕式,观看部分演出,并接见了演职人员。

  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于1980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在北京举行,由文化部和国家民委共同主办,文化部牵头。这是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以后举行的第一次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贯彻落实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政策,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重视。本届会演共上演21台剧(节)目,56个民族约2000余名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参加了会演。会演结束后,从参演剧(节)目中精选出优秀节目组成4台歌舞和2台戏剧进行公演,共演出109场。

  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于2001年9月15日至9月25日在北京举行。主办单位由上一届两个部委增加到了四个,即:国家民委、文化部、广电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由国家民委牵头。作为新世纪民族团结历史盛会,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11天里共有42台剧(节)目、56个民族3500多名演职员参加了会演。

  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结束后,2002年国家民委、文化部、广电总局和财政部联合向国务院呈报了《关于定期举办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请示》。同年8月21日,国务院根据四部委的请示,批准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每五年举办一届。2005年颁布的《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若干规定》中又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对这一决定加以确认。至此,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成为一项法制化、制度化的全国性少数民族文化活动。

  2006年9月5日到9月25日,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北京成功举办,历时20天,56个民族4600多名演职人员,为全国人民倾情奉献了33台剧(节)目共73场演出,充分展示了科学发展观引领下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丰硕成果,充分展现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风貌。

  二、本届文艺会演的基本情况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国家民委、文化部、广电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北京市民委、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广电局。

  执行承办单位:北京演艺集团、北京广播电视总台、

  北京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

  (二)剧目情况

  共有41台剧目参加会演,共演出92场,其中剧场演出82场,慰问演出7场,开幕式晚会演出2场、闭幕式暨颁奖晚会演出1场。41台剧目是从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放军、驻港、澳联络办和台湾原住民发展协会报送的55台剧(节)目中遴选出来的,有27台音乐舞蹈类剧目和14台戏剧类剧目。音舞类剧目中有综艺晚会、歌舞晚会、舞剧、歌舞诗、交响音乐会等;戏剧类剧目中有藏戏、畲族山歌戏、歌剧、歌舞剧、音乐剧、杂技剧、京剧、曲剧、晋剧、豫剧、吕剧、黄梅戏等。

  (三)演出安排

  剧场演出从6月7日开始到7月5日结束。每台剧目演出两场,共82场。剧场演出票实行公益性低票价销售。承担演出任务的剧场有:保利剧院、天桥剧场、世纪剧院、长安大戏院、梅兰芳大剧院、国家话剧院剧场、国安剧院、北京音乐厅和解放军歌剧院。

  (四)慰问演出

  内蒙古、湖北、吉林、贵州、四川、西藏、新疆等7个省区代表团将承担慰问演出任务。慰问演出地点设在怀柔、大兴、通州、中国航天运载火箭研究院、武警北京总队第十六支队、牛街和北京大学,共演出7场。

  (五)开幕式和闭幕式

  开幕式文艺晚会定于6月12日晚在国家体育馆举行。本场晚会由中央民族歌舞团负责策划和组织,总导演是该团副团长丁伟、舞美设计由鞠毅同志担任。晚会节目大部分是从民族地区选调,演员大约1700人,他们大部分来自中央民族歌舞团、中央民族大学和内蒙古、云南、贵州、新疆、宁夏、广西、吉林、湖北、四川等9个省区的文艺院团,还有近百名来自内蒙古和新疆的儿童以及贵州黔南州20余名地道的农民。开幕式文艺晚会共演出2场。

  闭幕式暨颁奖晚会定于7月6日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举行。

  (六)评奖工作

  为了鼓励创作,推出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本届文艺会演将对41台剧目进行评奖。奖项共有10类,分别为剧目奖、编剧奖、导演奖、音乐奖、舞美奖、节目奖、表演奖、新人奖、优秀组织奖和特别贡献奖。

  三、本届文艺会演的特点

  一是高度重视,踊跃参加。各地各部门对本届文艺会演筹备工作高度重视,将参加文艺会演、推出精品力作,作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具体举措。与上届文艺会演相比,各地各部门在筹备工作中,不仅思想上高度重视,而且不断加大人力和物力投入,加强磨合,精益求精,报送剧目的艺术水准普遍提高。尤其是散杂居省市,克服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相对不足等诸多困难,站在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的高度,积极地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努力收集、抢救、整理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歌舞戏剧节目,创新少数民族艺术手段充分展现民族地区新发展新成就,精心打造作品。各地各部门对会演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努力,为本届文艺会演的圆满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题材丰富、形式多样。从确定的41台参演剧目看,与上届会演相比,题材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更加全面地展现了我国民族文艺的发展成就,更加生动地体现了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题材上,有历史题材、现实题材、农村题材、儿童题材和环保题材;既有歌颂少数民族杰出历史人物的作品,也有歌颂当代少数民族先进典型的作品。无论表现什么题材,展现多元一体的民族历史传统,讴歌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倡导“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风貌,都始终是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主题。

  在形式上,参演剧目有综艺晚会、歌舞诗、舞剧、歌剧,交响音乐会、交响音乐会、音乐剧、杂技剧,以及多个少数民族剧种和汉族地方剧种,有的艺术形式是首次登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舞台(比如:杂技剧、歌剧),许多作品创意新颖、内涵丰富、特色浓郁、风格独具、制作精良。

  三是质量上乘,人才辈出。遴选过程中,为了做到精益求精,我们把专家对入选剧目的评语反馈给了参演单位。评语除了对作品给予充分肯定外,还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修改完善作品提出了建议。经过反复修改、精心打磨,6月份的首都舞台将会百花争艳、好戏连台。

  这次参演的剧目,有一部分是出自名家的精品之作,体现了近年来民族文艺的发展水平;还有一部分作品,主创人员是由少数民族本土的、基层的青年文艺工作者担纲,不乏上乘之作,具有民族风格浓郁、地域特色鲜明,生活气息浓烈等特点。本届文艺会演既是展示少数民族文艺繁荣发展的大舞台,也将是一代又一代少数民族文艺人才茁壮成长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