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多民族节日,绽放大美文山

    多民族汇聚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回、傣、布依、蒙古、白、仡佬11种民族。2013年末全州常住总人口为357.8万人,比上年增长0.5%。其中:男性186.5万人,农业人口304.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06.4万人(占总人口的57.7%)。城镇人口122.4万人,人口城镇化水平为34.2%。人口出生率为13.2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69‰。

    彝族花脸节

      【彝族花脸节】节日期间有抹花脸狂欢、毕摩祭祀表演、彝族古老歌舞表演、打花脸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如踢脚架、葫芦笙表演、打陀螺比赛、捕鱼表演、龙舟赛、动物角斗表演等活动。届时,人们手蘸锅烟、水彩,互抹花脸,载歌载舞,祝福平安。人们认为,脸抹得越花越吉祥。如今,抹脸原料也由当初单一的锅烟扩展至彩料。

    跳宫节

      【跳宫节】跳宫节是一个以隆重的民族仪式缅怀祖先、祭献金竹的传统节日。每逢节日到来,各村寨的彝族男女老少,就在帕比(即族主、寨主,又叫宫头)和他妻子宫主的带领下,穿着节日盛装,聚集到村外一块栽有金竹的草坪上。跳宫节第一天杀猪宰羊,敲铜鼓、打木鼓、吹芦生、唱歌跳舞,如醉如痴,以盛典献金竹。第二天,宫头身穿战袍,指挥全副武装的两队古装武士,在宫坪演习对打,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

    盘王节

      【盘王节】各地瑶族过盘王节的时间不一致,节日活动可单家独户进行,也可同宗同族一起举行。但不管哪种形式,都要杀牲设宴,尽情款待亲友,互致祝贺。节日一般持续3天,有的甚至长达7天。盘王节的由来,相传古代的瑶族,在盘王的带领下过着富足,安稳的生活,不久,盘王去世后,外族发现了这片土地,想要强占。于是,瑶族人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在逃难途中遇上狂风大作,人们便祈祷上苍保佑,果然,盘王显灵,让大家平安渡过了难关。从此以后,瑶族便有了祭盘王的民俗。

    壮族春节

      【壮族春节】铜鼓的村寨,大年三十夜,经过取鼓、洗鼓、祭鼓仪式后,年初一凌晨敲响铜鼓,全寨举火把抢新水。布越(沙支系)包银锭状大棕粑。濮侬包圆筒形粽粑(俗称马脚杆粑)。三月祭龙节濮侬用植物花叶染成的五色糯米粑,广南濮侬花街节的花糯饭、富宁布越陇端节演壮剧、农历四月的牛王节、濮侬六郎节祭祀侬智高献七彩花糯饭、布越七月祭祖节做搭连粑,尝新节做扁米、土支系十月初一牛戴花、广南者兔侬支系十月初一给儿童煮花蛋碰蛋称“节傣”、濮侬支系还流传有洞经音乐、铜鼓舞、龙阿耶(手巾舞)等。

    苗族花山节

      【苗族花山节】是文山苗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活动是在正月初三至初九举行,是祭祀苗族远古祖先——蚩尤的节日。节日活动分祭杆、闹杆、收杆三个程序进行。一般是在一个比较平缓的山坡上立一棵顶挂红彩带的树杆,俗称花杆。节日活动内容主要有:对歌、跳芦笙、练武术、赛马、斗牛等。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富饶文山

    文山州的秀美风景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西北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有云贵高原为屏障,南和东南邻近南海和北部湾,西南邻近孟加拉湾,北回归线贯穿全州。夏季主要受孟加拉湾及北部湾暖湿气流影响,冬季主要受偏西及西北部干冷气流影响。全州均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分为北热带、南亚热带、 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6种气候类型。其中热区面积6485.38平方公里(北热带面积388.73平方公里,南亚热带面积6096.65平方公里)。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其特征为西南部多,东北和中西部较少;山地多,谷地少;夜雨多,白天少;局部性大雨、暴雨多。

    四季宜人的文山州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凉和雨热同季,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大陆度不到40%,海洋性气候比较明显,春温高于秋温,无霜期长,霜雪少。年平均气温12.0~23.1℃,≥10℃积温4500~7500℃,初终间日数193~332天。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6.5~13.5℃,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17.0~28.5℃。全年多为偏东南风。低海拔地区炎热,高海拔地区凉爽。由于海拔高低悬殊,故有“山高一丈,大不一样”和“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太阳辐射能丰富,热量资源充足。热量分配在时、空分布上的特点是:冬季气温较高,春季气温回升快,夏季高温不强,秋季降温快。但受低云和雾雨影响,太阳辐射受到削弱。境内地形起伏大,高差悬殊,因此在不同地区、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差异较大热量条件也随之产生差异。文山州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多为偏东南风。低海拔地区炎热,高海拔地区凉爽。由于海拔高低悬殊,故有“山高一丈,大不一样”和“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

    文山州国家二级野生陆生保护动物白腹锦鸡

    文山州名贵药材:三七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植物种类众多,除产玉米、稻谷和豆类等粮食作物外,还盛产三七、八角、草果、油桐、辣椒、烟叶、茶叶、花生等农特产品和经济作物,尤其是享誉国内外的名贵药材三七,产量和质量均为全国之冠,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金不换”,当代医学专家誉之为“人参之王”。花卉资源以兰花最有名。野生动物有豹、野猪、狼、鹿、麂、猴、岩羊、蛤蚧、穿山甲、蛇、蟒、猫头鹰、长尾雉、野鸡、鹦鹉等40多种。

     云南文山普者黑风景区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有省级风景名胜区5个,其中邱北普者黑风景区于1999年被云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旅游区。2000年申报国家AAA级风景区,并已通过省级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初评。还有八宝风景、坝美世外桃源、富宁驮娘江、砚山浴仙湖等景点。

     “挂包帮”工作,推动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2015年11月,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全州共有1714个单位、62279名领导干部参与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对全州329个贫困村、12.14万户贫困户、45.16万贫困人口完成了第一轮遍访,部分县(市)、单位已进行第二轮遍访回访;共组建驻村扶贫工作队479支,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员1579名,全州32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均选派了第一书记,领导挂联县市、挂包乡镇、村和领导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实现了全覆盖。

    “挂包帮”了解贫困群众生活情况

       全州“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启动后,全州及时整合包村部门、单位及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帮户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等各方力量,组建驻村扶贫工作队,做到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都有驻村扶贫工作队,每户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推动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措施落实。从驻村扶贫工作队中选派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和有经验、有能力、懂扶贫、有市场经济头脑、熟悉“三农”工作、善于和农民打交道的493名党员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按省委组织部要求,32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第一书记全部由县级以上部门党员干部担任,并兼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以便更好地协调各种力量,统筹相关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开展扶贫攻坚工作。同时,认真做好驻村扶贫工作的组建工作,对不符合条件的队长督促各县市委组织部更换,对拟担任第一书记的人员严格把关,及时督促调整队长兼第一书记人员12人,确保通过第一书记的选派真正加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起到扶贫攻坚模范带头作用,啃下扶贫攻坚的硬骨头。

      目前,全州驻村扶贫工作队的组建和第一书记的选派工作进展顺利、平稳有序。下一步,将加强对贫困村第一书记的培训工作,加强对第一书记的日常管理和跟踪服务工作,建立严格的考勤考核制度,尤其对建档立卡贫困村第一书记的在职在岗情况进行检查,对不能胜任的及时调整;完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管理考核办法;加强对“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的跟踪和指导。关于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黎家松要求,各县(市)、各部门要站在推进扶贫开发、改善农村群众住房条件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编制完善规划;进一步抓好项目实施;进一步整合项目资金;进一步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全力抓好民生工程,坚决打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攻坚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四个一批”精准扶贫要求的有力行动,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支撑。各级各部门要着力抓好明确对象范围;抓好规划编制;强化资金筹措;凝聚工作合力,确保全州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的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