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滚动图
  • 聚焦
  • 伟大变革
  • 观点评论
  • 我们的新时代·讲述
  • 我们的新时代·我们的家
  • 融媒报道
首页 > 首页 > 专题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非凡十年|新疆: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建设美好新...
  • 非凡十年|西藏:团结奋进推动雪域高原长治久安...
  • 非凡十年丨宁夏:塞上江南展新颜 创造美好新生...
  • 非凡十年丨贵州: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
  • 非凡十年丨凝心聚力加油干 八桂大地绽新颜
  • 非凡十年丨内蒙古: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
  • 南疆“网红村”在“诗和远方”中铺就幸福路丨奋...
  • 民族团结进步: 手足相亲 守望相助丨奋进新征程...
更多>>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美边疆丨让小沙果“72变”...盛夏七月,大兴安岭南麓碧绿如染。在科尔沁右翼前旗,10万多亩沙果树迎着阳光雨露,结出拇指大小的青果。虽没到果子成熟季,却早有客商盯上了它们。
  • 甘肃肃北:戈壁明珠耀边陲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是甘肃省唯一的边境县,总面积6.6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54万人,常住有蒙古、汉、回、藏、满、裕固等9个民族。作为甘肃省面积最大的县,肃北县境内戈壁雪山、草原冰...
  • 云岭壮乡气象新丨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美边疆西南边疆的云南、广西,有人口近一亿,陆地边境线5000多公里。过去,西南边疆“老、少、边、山、穷”,如今,贫困山乡变成了美丽宜居的小康家园,边陲末梢变成了我国开放前沿,云岭壮乡气象一新...
  • 更多>>
    • 人民日报: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有助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
    • 中国教育报: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  《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的印发,为全国大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供了重要指导。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关系到全国亿万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这一重大课题,意义非同小可。我们必须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正确...
    • 人民来论:以高质量课程为新时代培养新人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分别是2001年、2011年制定颁布的。在新的形势下,按照中央对教育的新要求,尤其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对现有的课程方案和标准进行修订完善。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明确了新时代...
    更多》
    以文惠民 以艺连心丨我们...文化馆是人民群众接受文化艺术教育和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用青春热血共创边疆美好未来丨...
    • 争当伟大理想追梦人丨我们的新...
    • 借“良药”走出幸福路丨我们的...
    • 牧民需要我,我要守好“岗”丨...
    • 做追梦者 当圆梦人丨我们的新...
    • 愿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丨我...
    • 守护好祁连山的生灵草木、万水...
    • “移”出幸福新生活丨我们的新...
    更多》
    美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丨我...南倚昆仑山脉,北临塔克拉玛干沙漠。昆仑山的雪水融化后,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滋养出大大小小的绿洲,和...
    • 果香茗香山中来 |我们的新时代...
    • “幸福的地方”幸福长丨我们的...
    • 我家就在闽宁镇丨我们的新时代...
    • 每一寸土地都沐浴着新时代的阳...
    • 我的三封录取通知书丨我们的新...
    • 努力成为能为他人撑伞的人丨我...
    • 家乡,正在朝着我们所喜欢的样...
    • 古城小村的幸福梦丨我们的新时...
    更多>>
    “出山天路”新气象,青春作伴好还乡
    云南过去的贫困“锅底”,正筑起教育“高地”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中央统战部中国网央视网新华网人民网
    光明网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天主教中国基督教网
    关于我们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京备案号:京ICP备0505846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5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4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002
    中国民族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2003 中国民族报社新媒体部  010-82685931 ALL RRGHTS RESERVED
    监督举报电话:010-82685299 举报邮箱:zgmzbjbrx@sina.com
    中国民族报社      zgmzzj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