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学,冰雪山水画创始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创作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专家工作室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专家工作室导师、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艺术创作院名誉院长、黑龙江省美协名誉主席、黑龙江省画院荣誉院长、黑龙江省国画会会长、冰雪画艺术研究会会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第六届中国美协理事。
50年来,于志学以“继承不是重复,一切在于创造”的艺术宗旨,以天、地、人的 “三元绘画”为目标,进行不懈的艺术实践。他创造的冰雪山水画,以其特有的原创性艺术语言和独特的技法,表现了“冷逸之美”的冰雪美学核心思想,使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对象由山、水、云、树拓展到山、水、云、树、冰雪,创立了中国画“白的体系”。他创作的人物和小品画,体现了中国画的书卷气和笔墨气韵,彰显出时代花鸟画的民族文化内涵和传统笔墨与当代生活相结合的风范。在中国画绘画理论方面,他提出“墨有韵、白有光”的中国水墨画审美内涵、“创建中国画第三审美内涵——用光”的美学观点、“中国美术进入新传统主义时代”的学术主张,以及21世纪人类新型的审美标准“智邃远”和“冷文化”等学术思想与概念。
1979年,于志学的作品《塞外曲》荣获文化部颁发的第五届全国美展三等奖;1990年,作品《杳古清魂》获美国首届国际艺术大赛绘画类一等奖;1992年,作品《雪月送粮图》获中国美协颁发的金奖;1997年,作品《牧鹿女》获文化部、中国诗书画院颁发的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铜奖。现已多次出版了《于志学画集》、于志学文集《雪园漫笔》、《东方艺术·于志学专刊》、《文化时空·于志学专刊》、《中国美术家档案·于志学卷》以及《触类旁通·冰雪技法》、《于志学画冰雪技法》、《冰雪山水画法》、《冰雪画教学》等专著。
1983年,于志学被英国伦敦国际出版中心收入《世界名人录》;1987年,获美国国际传记研究院授予的金钥匙奖牌和终生荣誉勋章;1995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颁发的“中国画学术精诚奖”; 2004年,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授予“黄宾虹奖”;2005年,获柬埔寨文化部授予的“吴哥文化奖”;2006年,获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颁发的黑龙江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2009年,俄罗斯阿穆尔州政府和阿穆尔州艺术创作协会分别向于志学颁发了“文化贡献奖”和“成就奖”证书与勋章。中外美术评论家为其撰写的评论有《冰雪山水画论》、《冰雪艺术美学》、《中国名画家全集当代卷——于志学》、《冰雪画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