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民族工作大发展】民族团结奔小康 共建美好新海南
来源: 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 邹其国 发布日期:2019-07-0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海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经济特区省份,少数民族人口167.52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8.1%;民族地区陆地面积1.6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地面积的47.5%。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海南民族地区与祖国同行同进,各族人民自强不息、奋力前行,一步步绘就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美丽新篇章,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辉煌成就。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日益完善

  海南解放以后,1952年7月1日,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隶属于广东省,这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海南民族地区得到实施。1955年10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改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1987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撤销。1988年,海南正式建省。为适应海南建省和办好经济特区的需要,经国务院同意,东方黎族自治县(1997年撤县建市,改为东方市)、乐东黎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相继成立,三亚市、通什市(现为五指山市)继续享受民族地区各项优惠政策。

  为加强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海南省民族工作领导小组于1988年8月成立,其日常工作由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负责。1994年,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若干规定》,并于2001年和2015年两次对该若干规定进行修订,依法保障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各自治县也结合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相继制定了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各族人民充分行使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权利,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国家和地区事务的管理,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二、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新中国成立前,海南民族地区发展水平十分落后。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海南各族人民经过70年的艰苦努力和顽强拼搏,民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新世纪后,党中央给予了海南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国务院同意将海南6个民族自治县纳入国家兴边富民行动政策扶持范围;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并作出重要指示;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并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在一系列重大政策的支持下,海南民族地区锐意改革、创新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8年,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63.27亿元,是建省前(1987年)的99倍,现代服务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新型工业迅速成长,建成了一批交通、能源、通讯、水利等重点工程,1992年至2010年全面完成16.59万户茅草房改造任务,2015年在全国率先实现民族村庄出口路水泥硬化的目标,陵水黎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民生得到极大改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可以说,今天的海南民族地区处于发展的最好时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民生改善更有保障,民族团结更加紧密,生态环境更加美丽,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

  三、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巩固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海南建省以来,海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民族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始终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部署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表彰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处处绽放。

  建省至今,海南省先后6次召开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了230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352名模范个人。此外,海南省还有71个集体和70名个人先后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得到夯实,“听党话,跟党走”深深浸入各族干部群众血脉之中,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更加巩固。

  四、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空前繁荣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指引下,海南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得到迅速发展,各种文化机构、文化设施日益增多、日趋完善,先后成立了歌舞团、琼剧团等专业文艺团体和作家、音乐、舞蹈、美术等协会,建起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文化呈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特别是建省以后,民族地区的文化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通过打造一年一度的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节庆活动文化品牌,先后举办5届全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6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多届黎族文化论坛、苗族文化论坛,开展黎族苗族古籍整理工作等,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民族地区的文化艺术创作空前活跃,在戏剧、歌舞、音乐、美术等方面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新时代气息的文艺作品,如历史人偶剧《鹿回头》、黎族舞剧《达达瑟》、黎族歌舞剧《黄道婆》、黎族歌舞诗《黎族故事》获国家文华剧目奖,同时《达达瑟》《黄道婆》《黎族故事》《黎族家园》还获得第二届至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金奖;编辑出版《黎族传统文化》《黎族大辞典》《中国黎族》《黎族传统织锦》等具有研究价值的书籍;改编创作了数百首民歌,其中《久久不见久久见》《美不过黎家三月三》《五指山之歌》等广为传唱。

  加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2006年海南“三月三”节庆民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海南拥有国家级少数民族非遗项目13项,省级非遗项目33项,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

  五、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不断壮大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委、州政府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干部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海南建省以后,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视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出台了多个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规划,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使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有才干、懂建设、懂管理的优秀人才,在各项事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据统计,1952年,少数民族干部仅有376人,截至2018年,全省少数民族干部人数迅速增加到8125人,增长了21.6倍,占全省干部总数的13%,为推动海南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六、民族工作的经验和启示

  70年栉风沐雨,70年沧桑巨变。新中国成立的70年,是海南各族人民当家作主、创造幸福美好生活、谱写繁荣进步新篇章的70年,是海南砥砺奋进、经济跨越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70年,是团结和谐、彻底摆脱贫困、不断向全面小康目标大踏步迈进的70年。

  在70年海南民族工作的实践中,探索和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也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基本遵循,是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根本保证。

  ——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依法保证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制度保障。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思想。发展是第一要务,要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谋利益,不断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繁荣发展。

  ——必须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只有各族干部群众全方位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增强“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观念,才能更好地凝聚各族干部群众的意志和力量,真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回顾过去,我们满怀豪情;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今天,海南省的民族地区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海南各族人民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万众一心,团结奋斗,为谱写海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再立新功。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