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铜仁这一年
来源: 刘锐 发布日期:2019-07-0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2018年,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万山区、玉屏侗族自治县、江口县4个区县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实现脱贫出列。全市减少贫困人口16.65万人,519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4%。

  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各族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也得益于有关各方的无私帮助。2012年以来,大连民族大学与铜仁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为纽带,以国家民委对口联系武陵山片区为契机,密切联系合作,建立起校地联络的“山海情谊”,在人才培养、教育帮扶、科技服务、产业发展、干部培训等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构筑了地校合作的“山海模式”。

  自2012年至今,大连民族大学已连续派出7批90多名联络员赴铜仁挂职助力脱贫攻坚,每一位挂职过的联络员都把铜仁当作故乡,始终关注铜仁,牵挂铜仁,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贵州省铜仁市深居武陵山腹地,资源丰富、生态优良,但贫困面积大、程度深,同步小康任重道远。2012年3月,我有幸作为国家民委派驻武陵山片区的首批联络员,到铜仁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从此,纵有关山千重,阻挡不了山海相联的深情厚谊。

  一年,在人的一生中或许就是瞬间,而对我来说,这一年是刻骨铭心的,铜仁从此成为我永远的牵挂。我对铜仁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以及铜仁的440万人民,永远怀着感激之情……

  我是一名长期工作在民族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名思政课教师。在去铜仁之前我没有任何地方工作经验,尽管出发前在北京接受了严格的培训,但是来到贵州,内心还真有几分忐忑,不知道能否胜任工作,地方政府和干部群众是否接纳我们。然而,当我踏上铜仁这片土地,所有的忐忑与不安逐渐消散。此前在铜仁挂职的干部以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导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挂职干部尽快适应角色,其中印象最深的两个字是“融入”。

  我们快速融入,深入调查研究,千方百计向干部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在经历了一次次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座谈会、观摩会以及签约、项目洽谈、下基层调研、督查、慰问特殊困难群众等工作,我直观地了解到地方工作的特点,并逐渐摸索工作规律,很快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地方党政干部那种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深深激励着我,他们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敢于担当、敢于拼搏,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这一切深深感染着我。我也逐渐跳出了惯性思维模式,学习从更宏观层面思考工作,从更具体的举措去落实工作,我深刻体会到:校园只是一口井,社会才是一片天。在我的人生阅历中,铜仁这一章是其他的经历无法替代的,它使我更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大熔炉中理解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现在回想起来,这样的一段人生经历,对于高校教师特别是学习哲学社会科学的教育工作者,不断深刻理解和实践党中央提出的“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是多么重要。

  民族高校的办学宗旨就是为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服务,只有真正地了解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才有可能更好地服务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来铜仁这段时间,是我第一次长时间地与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共事生活。铜仁总人口44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0.45%,所辖8县2区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全部属于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主阵地,这里拥有云贵高原第一块红色根据地,是一个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于一体的扶贫攻坚主战场。

  在铜仁,我深刻感受到了各民族深入交往交流交融。在铜仁,经常会遇到一个家庭能有多个民族成分的情况,真正是“民族团结一家亲”。各民族的真诚、包容、勤奋、敬业的优秀品质深深印刻在我们心中,使我们受到了深刻教育。站在当年红二、六军团会师的木黄纪念馆前,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起了遵义会议、想起了彝海结盟,想起了长征路上各民族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的贡献……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56个民族的浴血奋斗。今天,在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各民族同胞正在坚韧、乐观、顽强地奋斗着,这一切撼动着我的内心……

  挂职这一年,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对党性的锤炼,思想境界提升,工作作风的转变,尤其是地方干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严谨规范的工作态度深深教育和启迪我。求真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要符合实际,讲真话、报真情,不弄虚作假、不虚报浮夸。务实,就是要谋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求真务实既是一种科学态度,更是一种政治品格和优良作风。在铜仁的工作经历强化着我对求真务实工作作风的理解和实践。这一切让我更加坚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在基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大力量在人民群众。

  (作者为大连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