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电商助力深山特产“拼进”城市
来源:新华网 杨静 发布日期:2019-07-1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十年前,胡老德离开生活了60年的怒江州,翻越高黎贡山,举家搬迁到云南保山市潞江坝镇丛岗村,随后开始在新家园种植小粒咖啡。

  他与当时一起搬迁的880多名群众都是傈僳族,是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由于多重原因,他们缺少劳动技能、市场经济观念淡薄。

  为了增加傈僳族群众的劳动技能,增强摆脱贫困的能力,中国政府制定了详细的帮扶方案,小到家庭卫生,大到产业帮扶、教育帮扶。胡老德租下来20亩斜坡山地种咖啡,也是政府帮扶引导的一部分。

  而红彤彤的咖啡长势喜人,却一直销路不畅。今年,村里超过40吨咖啡豆原料因价格过低而滞销。

  必须承认,贫困地区在获取销售信息、对接市场资源面临不少挑战。云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文昌说,一些蔬菜、水果都面临销售的问题,“种植是基础,能卖才是本事。”

  电商的发展给深山特产走出大山、走向城市餐桌带来机遇。在胡老德苦于销售时,一家中国电商企业“拼多多”加入采购行列,胡老德家的1000多斤咖啡豆被溢价收购。

  拼多多不是简单收购,还把丛岗村纳入“多多农园”,将村里的地理、产品等信息纳入拼多多的“农货中央处理系统”,丛岗村的501名贫困户将成为全产业链中的核心利益人。

  今年年初,中国政府提出消费扶贫。今年4月,拼多多与云南省政府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构建种植、加工、营销一体化扶贫兴农产业链条。

  在云南的另外一个贫困县丘北县,2.5万余亩雪莲果此前也因销售问题,导致产业带动群众增收效益不明显。29岁的丘北县腻脚乡村民施进刚说,村里懂电商的人很少,对市场价格只能被动接受。“有时候,收购价格涨1毛钱,大家就很满意了。”

  “不参与后端的加工和销售,农户的收益就非常少。”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仇焕广说,他的团队对苹果、西红柿销售链研究发现,农户在销售链中的收益占比只有10%-15%左右。

  为了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议价权问题,拼多多发起以贫困户为合作社主体的“新农商”项目,由拼多多提供资金、技术和渠道支持,培育本土青年成为“新农人”带头人,后者按合约持有分红权限,剩余利益全部归属档卡户。

  而2018年数据显示,丘北一年通过“拼单”方式售出的雪莲果超过3600万斤。今年6月,腻脚乡的新农商公司正式成立,4个贫困村的141位贫困户成为首批签约新农商。贫困户将无偿成为新农商公司的“股东”。

  按照约定,新农商公司需优先收购成员村民的农产品,公司运营利润将对新农商分红,确保其有更多额外收益。

  未来5年内,拼多多将推动100个“多多农园”项目落地云南,覆盖500个贫困村,培养5000名云南本土农村电商人才,孵化和打造100个云南特色农产品品牌。

  其中,丛岗村明年的咖啡产能已被咖啡品牌商提前预订。消费端和原产地“拼”在一起,深山特产“拼进”城市,胡老德相信,只要努力,一定能“拼”出好日子。

(编辑:李鹏臻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