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扶边 开放活边 生态富边 文教兴边 党建固边边境小镇金水河镇的实践探索
来源:中国民族报 □ 王浩然 周俊华 发布日期:2019-07-1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地处藤条江腹湾的中越边境小镇金水河镇。 王浩然摄

  金水河镇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南部,边境线长达126公里,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有国家级口岸——金水河口岸。现辖6个村委会74个自然村,全镇人口约2.4万,居住着苗、瑶、傣、哈尼、彝、汉、壮、拉祜、布朗等民族。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金水河镇紧紧抓住红河州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加快培育“六个百万亩”优势产业群和四大特色产业群的机遇,在国家政策扶持的基础上,以开放活边,以生态富边,以文教兴边,以党建固边,开启了建设边疆、发展边疆的积极探索。

  政策扶边:提高边疆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增强边境乡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关系到边疆地区的团结与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指出,确保边境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8年9月,云南省出台《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金水河镇制定了兴边富民三年行动计划并出台了一系列惠边利民举措,并以打好脱贫攻坚战为契机,推动住房、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效。

  金水河镇大力推进危房改造工程,根据群众实际需求,不断调整方式方法,采用物资直接补助、资金补助等多种方式推进危房改造,极大改善了群众的住房条件。目前,金水河镇已基本完成危房改造工程。金水河镇分类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同时,当地群众还可以通过教育保障、产业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易地扶贫搬迁、特困人员供养、定边补贴等多种渠道享受国家补贴。在党的领导下,金水河镇各族居民真正实现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安居乐业,守望相助。

  开放活边:依托口岸和边民互市打造“一带一路”建设的“加油站”

  沿边乡镇是云南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释放对外影响力的“过渡带”,抵边乡镇是云南“走出去”的必经之地,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这就需要抵边乡镇在自身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凝聚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等社会资源和要素,当好云南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加油站”。

  为打造这样一个“加油站”,金水河镇利用与越南山水相连的优势,不断探索和完善与越南的经贸合作形式,形成了以边民互市为核心的开放机制。2018年,金水河口岸出入境查验人员44.47万人次,出入境查验车辆3.12万车次,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出入货物达1.33万吨,货值近2259.16万元;边民互市贸易出入货物14.29万吨,货值15.27亿元。口岸经济繁荣为边民增收创造了条件。同年,金水河口岸通过相关部门考核,升级为国家一类口岸。

  除金水河口岸之外,金水河镇在隔界、上田房和南科3个村还有边民市场。其中,隔界村和周围几个自然村村民一直有与越南民众互市的传统。据统计,2018年中越居民在隔界村的贸易额约559.8万元。目前,金水河镇政府计划对隔界村等交易规模较大、具备进一步发展潜力的边民互市点进行规范化管理,开辟更宽敞的赶集场所并改善交通条件,以此支持边民互市进一步发展。

  生态富边:培育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和动力

  金水河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建设美丽村寨、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现代绿色农业,培育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持续提升人居环境,打造美丽村寨。在2018年的“百日整治”行动中,金水河镇投入资金547万元,通过安装太阳能路灯、添设绿化盆栽、新建林间步道,依法拆除违建、取缔占道经营摊点等方式,全面提升辖区人居环境。金水河镇大力推进“一水两污”工程,建设污水管网、污水生态处理池,配备垃圾转运车,新增公共垃圾桶,建成了一批垃圾池,改造了冲水厕所。金水河镇所辖的各个自然村也依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了人居环境整治和改造。

  大力保护自然环境。鉴于当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金水河镇着重加强绿化造林、保持水土工作。在森林保护方面,金水河镇2017年投入生态效益补偿金68.958万元,退耕还林800亩,造林、改造低效林7558亩。2018年,金水河镇发放生态效益补偿金91.93万元,实施林业项目10.25万亩。目前,金水河镇的森林覆盖率已达38%。在水源保护方面,金水河镇实行“河长制”,分别设立镇级河长和村级河长,定时开展巡河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绿色农业。金水河镇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土地占有量大,兼具水田和旱地,还存在尚未开发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地面积近5万亩,这为金水河镇发展以设施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为重点的现代农业提供了优越条件。近几年,金水河镇大力推进以种养结合为总体思路,以林下经济养殖、林下经济种植为主要模式的立体农业,做到一地多用,既节约了投资成本,又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附加值。为鼓励居民发展现代绿色农业,金水河镇依照产量或种植面积,对种植甘蔗、香茅草、柚子等经济作物的居民制定了详细的补助标准;依照饲养数量,对养鸡、养蜂、养猪等养殖户予以一定补贴。

  文教兴边:丰富边境地区精神文化生活,为地区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金水河镇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不断推陈出新,提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积极发展教育事业。

  近5年来,金水河镇新建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广场9个,农家书屋实现了6个村委会全覆盖,镇文化馆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金水河畔英雄花”合唱比赛、“宜居红河美丽家园”巡演、“扁米节”“伉偭节”等群众性节庆活动的开展,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金水河镇还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对外文化交流活动。2018年,金水河镇组织文化宣传员及文艺骨干开展文艺培训13期342人次,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1名。

  人才是边疆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的关键。金水河镇将教育与扶贫结合起来,对于义务教育适龄儿童狠抓“控辍保学”工作。将符合条件的高中毕业生纳入“云南省优秀贫困学子奖励计划”“红河州优秀贫困学子奖励计划”等予以奖励,并通过开展红河州民族高中班项目、高中阶段精准助学项目、南部县农村高中免学费项目等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如今,金水河镇已经建立起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保障资助体系,并积极推动幼儿园及中小学校舍改造、设施维修、骨干教师培训等工作。

  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金水河镇居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推动形成了崇尚科学、尊重知识的社会风尚。在金水河镇乡村的村规民约中,加入了“党支部建设、‘美丽家园’建设、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工作,大家要齐心协力、认认真真地抓好,不能马马虎虎、三心二意”等接地气的条目。  

  党建固边:弘扬守边固边精神,传承爱国基因

  金水河镇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边疆建设过程中的战斗堡垒作用。除了注重吸收和发展少数民族党员,金水河镇还通过弘扬守边固边精神和爱国主义传统,不断夯实党建基础。

  在历史上,金平县一直有保家卫国、一心向党的好传统。抗日战争中,金平各族群众捐钱捐物,160余名金平籍热血男儿血洒台儿庄。在党的领导下,金平县又先后取得解放战争、剿匪斗争的胜利。地处中越边境的金水河镇,更是谱写了“人民边疆人民守,人民战争靠人民”的壮歌。2017年,金平战史馆在金水河镇建成开馆,成为红河州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教育基地。

  金水河镇各族人民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高度的时代感、责任感、使命感化作戍守边疆、建设边疆的实际行动。弘扬守边固边的爱国主义传统,维护好边境每一寸土地,是金水河镇党员教育中常抓不懈的重要内容。

  2018年,金水河镇宣布退出贫困乡镇行列。金水河镇的跨越式发展,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边疆大繁荣的缩影。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政治学系)

(编辑:闫若之 实习生 周振琪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