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办好思政课】优化教师队伍是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的关键
来源: 曾宁 发布日期:2019-08-0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其内在要求是打造一支过硬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讲好思政课。在新时代,优化教师队伍是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的关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战略意义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新时代,在推动思政课建设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实践中,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素质优良的教师成为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有利于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为了实现思政课建设目标,需要发挥思政课教师指导性作用,坚持“八个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深入发展。

  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思政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课程。为了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做好“人”的工作,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成为加强思政课建设、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关键举措。学校是思想文化交流的汇集地,是思想观点碰撞的前沿地。如何在思想文化交流碰撞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尤为重要和紧迫。通过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引导大学生思想方向,使其直面问题,消除迷惑,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有利于发挥教育合力,实现同向同行。在社会多元价值交织、渗透的复杂背景下,单纯或过度依赖思政课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导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亟需发挥多学科优势,全课程、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大多数高校通过践行“课程思政”新理念,坚持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统一,深挖各学科的育人价值,形成课程整体育人的联动效应,促进“思政课程”主渠道育人向“课程思政”立体化育人的创造性转化,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基本遵循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环境的变化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教学热情及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目前,部分思政课教师重科研轻教学、重形式轻内容、重讲授轻反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要不断优化思政课教师选拔机制,确保将素质优良的教师充实到思政课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积极性;要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加强学习深造,增加沟通交流,提高教师的主动性;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集理论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于一体,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目前,一些教师待遇较低、职业幸福感不强等问题还存在,影响了教师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为此,全社会要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教育投入要更多地向教师倾斜,着力解决教师关心的职称评审、工资待遇等基本问题,满足教师基本需求,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三是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满足新时代教育发展的人才需求。目前,思政课教师队伍存在教师数量供给不足、部分教师理论素养不高、理论功底不够扎实等现象,影响新时代教育现代化深入发展。为此,要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建强教师队伍的首要任务,有效将教育工作要做到的“四个相统一”要求落到实处;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点要求”,使思政课教师讲政治、有信仰,做到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四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发挥好“关键课程”作用,着力打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教师队伍,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目前,部分思政课教师对课程性质及本质把握不够深刻,教学方法不够科学。为了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做好新时代大学生在“拔节孕穗期”的引导及培育工作,使思政课成为深受学生们喜爱的、有温度的“金牌课程”。

  新时代,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只有广大思政课教师满怀信心与底气地讲好思政课,学生才能学好思政课,才能保证思政课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作者系大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