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族文化的沃土上辛勤耕耘—— 记民族文化宫大剧院院长陈烨
来源:中国民族报 辛姚 发布日期:2019-08-1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陈烨在民族文化宫新春演出季上致辞。 民族文化宫供图

 
   陈烨,蒙古族,现任民族文化宫大剧院院长,研究馆员。长期从事民族问题研究,其学术成果曾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等多个奖项,本人多次荣获国家民委优秀党务工作者和民族文化宫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工作者称号。

   说起陈烨,他的身份可以跨不同领域:一个在民族领域孜孜不倦的专家学者,一个曾经扎根基层的挂职干部,一个在多岗位锻炼过的业务领导。

   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农村长大的陈烨,血液里流淌着辛勤耕耘的信念。他说:“我深知耕耘的内涵和艰辛,因为我走过来的每一步都是耕耘的结果。”

   来自田间、走入“民”间

   立志为民族文化事业辛勤耕耘

   1987年,陈烨考入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进入民族学系学习。他有幸聆听了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林耀华、陈永龄、宋蜀华等前辈的教诲。大学4年,陈烨犹如一条懵懂的小鱼闯入了知识的海洋,他的课余时间几乎都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阅读了大量关于民族学、民族史等方面的书籍。本科尚未毕业,陈烨就在山东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民俗研究》上发表了论文——《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1991年,大学毕业后,陈烨进入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工作,开始了他的学术研究生涯。在研究所工作的9年里,陈烨凭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辛勤耕耘的干劲,先后在《内蒙古社会科学》《黑龙江民族丛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并作为主要参与者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级课题“达斡尔族教育研究”等项目。

   2000年,陈烨考入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此时,立志在民族文化领域耕耘一辈子的信念,已经深深扎根在他的心里。

   2003年博士毕业后,陈烨进入民族文化宫工作。作为民族文化宫招聘的第一批博士,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使命。不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在努力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挤出时间读书学习,辛苦钻研、笔耕不辍。

   在民族文化宫工作的15年里,陈烨陆续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著作4部。他与其他学者合编的《共和国民族之魂丛书:共和国少数民族英烈传》,收录了新中国成立之前45位少数民族烈士的事迹。该书为中央宣传部、原新闻出版总署推出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优秀图书之一。

   深入基层、一心为民

   做脱贫攻坚战线上的战士

   2012年,国家扶贫攻坚任务进入最紧要关头,国家民委作为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工作联系单位,需要派出一批联络员。民族文化宫党委经过一番酝酿,决定派陈烨赴武陵山片区挂职担任联络员,开展为期一年的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

   对此,陈烨曾表示:“当时我心里是有所犹豫的,因为女儿在这一年参加高考。我离家千里,照顾不了女儿,一旦她高考失利,我就内疚了!”然而,他没有把这个想法向组织汇报,在取得了家人的理解后,接受了组织派给他的任务。

   “国家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农村长大的我对贫困山区父老乡亲的生活感同身受,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在这个时候理应着眼大局,有一份自己的担当!”他说。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这个当时的国家级贫困县,是陈烨挂职工作的地方。当地气候潮湿、方言难懂、饮食辛辣,这对陈烨来说,不啻于三大难关。他说:“好在我是民族学专业的学生,我把挂职当做一次深入当地的田野作业,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因为做好了为扶贫攻坚尽力的心理准备,陈烨很快就同当地的干部群众打成一片。他一次次地深入乡村,一次次地走访贫困人家……在一个贫困村看望一户孤寡老人时,陈烨把身上仅有的600元全部给了这个老人,还叮嘱当地随行的扶贫干部要多关心这类老人的生活。

   挂职期间,地方政府并没有给联络员安排招商引资项目。但陈烨深知,朴实的农民大多是种田、种茶的高手,却难以靠这种本领把粮食、茶叶变成财富。一个偶然的机会,陈烨得到一个信息,有一家港资企业计划在湖南投资茶叶项目。于是,他找到港方在当地的联系人,向对方详细陈述新化县生产加工茶叶的优势。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家企业应邀落户新化县,并投入大笔资金开展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等项目,这无疑推动了当地贫困面貌的改变。陈烨说,每一次同县扶贫办的干部去省里、市里跑资金、要项目,虽然经常碰壁,但他无怨无悔。一旦成功,他都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岗位多变、初心不改

   做建设民族文化事业的一块砖

   在民族文化宫工作的这些年里,陈烨服从组织安排,先后在博物馆、办公室、图书馆、离退休干部处和大剧院等五个部门工作过。

   陈烨来到民族文化宫后的第一个岗位,是博物馆文物部管理员。为了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角色,他经常和同事一道,进入混合着樟脑丸和化学气体味道的文物部库房,或整理文物、或清理库房、或投放药品、或除湿降温。

   凭着扎实深厚的知识功底和不畏辛苦、敢于担当的精神,陈烨在短短3个月中就把文物卡片和馆藏的重要文物信息熟记于心,成为一名合格的文物部管理人员。

   “那个时候,博物馆没有基本陈列,也没有讲解员,但临时性的展览陈列隔三差五就有一次,博物馆文物部理应承担起这些临时性的文物展览和讲解工作。”陈烨回忆道。

   在民族文化宫党政办公室任副主任期间,陈烨主要负责党建及各类文件的起草工作,点灯熬油、加班加点是工作常态。

   在图书馆任副馆长时,正值民族文化宫要装修改造,拥有上百万册图书和几十万古籍的书库搬迁工作由他负责。从找搬迁公司到书籍打包、运输、入库,再到书库回迁、图书上架摆放,陈烨亲自上阵,带领同事有序、安全地完成了这一重大任务。

   在离退休干部处任处长的短短一年中,陈烨为离退休老同志办了很多实事、好事。他建立了“离退休老同志紧急情况联系卡”,帮助一位病重老人得到及时救治。连医生都说,一个普通的退休人员能得到单位这样无微不至的关怀,实属少见。

   2014年10月,陈烨任民族文化宫大剧院院长一职。可以说,这是跨行业、跨领域、跨专业的又一次转型。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从研究型学者身份,向为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行政人员转型,再到与演出市场对接、进军演出经营策划行业的角色转换。每一次转换角色,他都能做到快速适应,积极投入新的工作。

   几年来,陈烨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院长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在他的带领下,大剧院连续3年被评为民族文化宫先进集体。

   虽工作岗位几经变化,但陈烨建功立业的追求不曾改变,为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的初心更是不曾动摇。陈烨多次被评为民族文化宫先进工作者、民族文化宫优秀党务工作者,2009年还曾荣获国家民委机关党委“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知识分子,任何时候我都会在民族文化的沃土上辛勤耕耘,不忘初心、不负使命,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为党和国家的民族文化事业添砖加瓦。”陈烨说。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