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南“变形记”:从小村庄到“亚洲花都”
来源:新华网 胡远航 发布日期:2019-08-2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新中国成立前,云南省昆明斗南只是不起眼的小村庄。虽然斗南邻近滇池,曾是昆明的“菜篮子”,但在实行改革开放前,斗南人日子过得很拮据。1984年后,剑兰种植引发的“蝴蝶效应”使这里逐渐发展出年总产值数百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庞大产业,并造就出“亚洲花都”。

  有人形容,“斗南的发展,印证了中国70年来从穷到富的变化,也折射出中国人从‘柴米油盐’到‘精神审美’的消费升级。”

  菜地变花田

  1984年,斗南人化忠义把从广州带回的剑兰种球种在自家的责任田里。当年,他家种花的收益达到3000元,是种菜的数十倍。

  “我把花插在小水桶内,用自行车运到昆明的尚义街,第一天就卖了100块。”谈起第一次卖花的经历,化忠义的女儿化俊华仍记忆犹新。

  看到花卖得不错,斗南村民纷纷加入种花行列。1987年后,他们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帮助下,又引进了康乃馨、勿忘我、满天星等品种。

  花街到花市

  斗南第一批花农种花也卖花。他们最早是骑车把花拉到昆明街头叫卖。随着昆明第一批花店的出现,店主纷纷到斗南进货,村里的主路也就成了一条花街。

  “1993年前后,村里种出来的花就像卖菜一样摆在街边卖,一条街上全是。”斗南花卉协会会长鲁红伟在《No.1亚洲花都——昆明斗南花卉产业发展口述史》中这样描述当时的盛况。

  作为第一批闯到广州卖花的斗南人之一,鲁红伟回忆说:“1993年7月4日,我第一次去广州卖花,72块钱的火车票,坐了72个小时才到广州。第一天我卖花赚了20块,至今都还记得。”鲁红伟说,随着越来越多斗南人到广州卖花,斗南花卉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1995年,在多方支持下,斗南投资380余万元,将原有的农贸市场改扩建为一个占地12亩的花市。这是当时中国第一个村级花卉市场。从各地来买花卖花的人如潮水般涌来。很快,这个小花市就容纳不下迅速壮大的花卉产业,于1998年再次扩建,并成为中国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

  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让斗南花卉产业进入全盛时期,并迈出国际化的脚步。2002年12月20日,中国首个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昆明花拍中心在斗南落下第一槌。

  担任第一槌拍卖师的张力回忆称,习惯对手交易的花农,一开始很难适应花卉拍卖的等级制定等规则,拍卖一度出现价格倒挂现象。但随着大家对花卉品质有了更高追求,花卉拍卖开始风生水起。

  花市变花都

  经过多年发展,昆明花拍中心已成为中国最大、亚洲第一、全球第三的专业鲜切花拍卖市场,平均每天有400余万枝鲜花在3至4个小时内通过6个交易大钟被买走,输往中国各地及日本、泰国、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

  斗南花市也成长为对手交易、电子拍卖、电子商务、电子统一结算多种交易模式并存的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花卉交易市场,日上市鲜花100个大类、1600多个品种,20年来交易量、交易额、现金流、交易人次居中国之首,花卉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依托花市,斗南这个昔日的小村庄也成为商、文、旅齐头并进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体验区。

  “当前,斗南正在探索一条‘花卉集成交易和一体化服务+花卉物流服务中心+花卉大数据中心’的花卉产业发展模式,花卉科技研发、金融服务、特色小镇、物流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云南斗南花卉产业集团执行总裁钱崇竣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花卉产业正强劲增长。斗南新的腾飞,已经开始。”

(编辑:李鹏臻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