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校力推民族古籍文献保护缓解“后继乏人”之困
来源: 记者 南如卓玛 发布日期:2019-11-1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甘肃高校力推民族古籍文献保护缓解“后继乏人”之困

  11月12日,甘肃省民族事物委员会副主任海占德和兰州文理学院党委书记阎晓辉共同揭牌成立该校西部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编译与创新研究所。 叶萌 摄

  “除西藏以外,甘肃是四省藏区里藏有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最多的省份,但是古籍整理、出版、编辑、翻译等民族文化传媒人才紧缺。”兰州文理学院西部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编译与创新研究所所长道周教授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尤其仅次于汉文古籍数量的藏文古籍文献,甘肃藏量最大,保护研究出版事业迫在眉睫。

  12日,甘肃省民族事物委员会副主任海占德和兰州文理学院党委书记阎晓辉共同揭牌成立该校西部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编译与创新研究所,旨在推动整理出版以拉卜楞寺藏文文献为代表的藏文古籍,以及研究整理敦煌文献中的少数民族古籍文献,培养更多民族文化传媒人才,推动甘肃民族古籍文献传承和保护研究。

  甘肃古籍总藏量约140余万册,其中汉文文献110余万册,吐蕃文、回鹘文、吐火罗文、西夏文、粟特文等少数民族文献30余万册。甘肃古籍跨越战国至西夏9个历史时期,涉及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科技、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

  尤其,甘肃少数民族文献、敦煌文献、秦汉简牍以及大量的地域文献,是具有世界影响的特色文献。

  道周说,除了拉卜楞寺藏文献和敦煌文献里的少数民族文献外,他们还将重点整理研究甘肃各地寺院庙宇藏书和民间藏书,比如近年在甘南白龙江沿线迭部舟曲县一带大量被发现的苯教文献,亦是该研究所重点研究整理内容之一,同时培养更多藏汉双语古籍保护人才,为甘肃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保护培养一支专业的队伍。

  据悉,兰州文理学院是甘肃省首批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文化和旅游部非遗传承人群研培基地。

  兰州文理学院校长郑伟强教授介绍,该校具有致力于民族文化、传媒、旅游、艺术等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学科优势,在甘南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编译、甘南少数民族节日、服饰、饮食等文化研究已经做了很多基础性工作,出版了相关专著,并获得多个奖项。

  下一步,该校将“西部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编译与创新研究所”打造成集研究性与协调性于一体的教学科研机构,重点开展藏文经典编译、藏汉互译、民族历史文化研究、民族文化传媒等,开展文化、艺术和产业的创新性研究,使该校成为西部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文化交流传播的基地。(完)

(中国新闻网)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vip.163.com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