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驻村一年记
来源:中国民族报 苏春明 发布日期:2019-12-2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以来,一批又一批中华儿女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奔赴广袤的新疆大地,与当地各族群众一道,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作出了巨大贡献。

  来到新疆前,我常常认为南疆基层需要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理应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后,我逐渐明白,是年轻的我需要南疆。在催人奋进、人人为梦想奔跑的新时代,这是一段既艰辛又快乐的经历,我很庆幸自己能在这里成长。

                           ——苏春明


苏春明

“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演出。(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热闹的巴扎。(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在维吾尔族乡亲家采摘葡萄。(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建设美丽庭院,争做“绿”的使者

  2018年7月,我怀揣着梦想踏上了开往新疆的列车。经过3个月的岗前培训,我被分配到阿克苏市托普鲁克乡。初来乍到,在这片陌生的土地,加班到深夜是常态。有时候抬头望着满天的繁星,我不由地思念起家中的父母和亲朋好友。

  托普鲁克乡是阿克苏市下辖的一个小乡镇,距离市区15公里左右。盛夏,当你走进托普鲁克乡的每一个村庄,定会被它美丽的景色所吸引。道路两旁生长着一排排绿油油的胡杨,村委会院子有遮阳的葡萄长廊,农民的庭院整洁有序,充满生机。这一切的变化,离不开每一名基层干部和乡亲点点滴滴的努力。

  每到周二、周四,乡里的干部都会到各村走访宣讲,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其中就有建设美丽庭院的宣讲内容。作为村干部,我们的任务是让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有一颗爱“美”之心。

  比如“厕所革命”,干部们可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最初很多村民不理解,因为使用旱厕是千百年以来的习惯。为了让村民逐步转变思想观念,我们便组织村民去改好厕的农户家里亲身体验,通过耐心引导带动农民积极改厕。在体验了“现代厕所”的方便干净之后,大家便开始响应“美丽庭院”建设的号召,让我们有了满满的成就感。几个月下来,虽然我们的皮肤变黑了,但百姓的生活环境变美了,群众也从心底里认可了我们的工作。

  几个月以来,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越来越多的群众换掉毯子、拆掉土炕,从地上、炕上搬到了床上睡觉,将旱厕改为冲水马桶,不仅显著改善了家庭的卫生条件,也让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提升。我的维吾尔族亲戚表示,建设美丽庭院,让她觉得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环境变得更舒适了,今后的日子有了更大的奔头。

  共筑民族团结,争做“和”的使者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族群众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也是最能体现民族团结的地方。我工作的乡镇便是一个各民族团结和睦的大家庭。

  在托普鲁克乡,每周乡干部都有两天到农村开展群众工作,促进“民族团结一家亲”成为常态化工作。我每周都会到自己的维吾尔族亲戚家里,和他们一起拉家常、做家务、干农活。

  作为一个从小在内地长大的汉族小伙子,由于语言不通,要想真正走进农民的心里,拉近彼此的距离,确实有难度。然而,如果不能真正走入群众的内心,就无法摸清实际情况,不能掌握群众的真正需求,自然也就不能为群众真正解决困难。所以,在新疆大力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我们这些从内地来的干部也在努力学习维吾尔语,以便更好地开展群众工作。

  工作后,无论是到农户家里,还是在田间地头或者巴扎超市,都能看到面带笑容的维吾尔族村民主动与干部打招呼,道一声“你好”,我们也会用一句“亚克西”回敬。这时,村民们便会很亲切地走上前来握手示好,这也是我热爱南疆的原因之一——维吾尔族群众很淳朴、很善良。

  我的维吾尔族亲戚是一位老奶奶,我们结成了超越血缘的亲戚。每当我去看望她,她总是拿出水果和各种好吃的,眼睛里透出了慈爱的眼神。此时,我便会给她一个温暖的拥抱,在拉家常时,她的小孙女是我们交流的最好翻译。虽然我们的语言交流存在障碍,但心早已连在一起。

  可爱的维吾尔族兄弟姐妹,是我在南疆的亲人和朋友,我希望自己能够做好“和”的使者,即使做不了轰轰烈烈的大事,也要做一粒坚守使命的胡杨种子,在这片广阔的热土上生根发芽。

  助力脱贫攻坚,争做“富”的使者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在基层做脱贫攻坚工作,很重要的一项便是走访贫困户。这听起来很容易,但却是一门艺术,得注意方式方法。既要细心,又要有耐心,宣讲政策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一遍不行,要讲两遍、三遍,甚至更多遍,真正让群众明白党的各项惠民政策。

  虽然我不是专职扶贫干部,但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每个干部都有责任。我们利用所学知识为群众开展各项技能培训,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掌握一项技能,对于有意向外出就业的人员,主动提供就业信息,帮忙联系就业单位,争做群众“富”的使者。

  一路走来,回顾所干的工作,不说成绩有多显著,但至少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让许多贫困户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扶贫政策带来的温暖,现在全乡所有农民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这就是实效,大家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实效。

  留在新疆奋斗的人都把新疆当作自己的家。我是山西人,但我热爱这片土地上勇敢勤劳、善良好客的各族群众。新疆,注定是我的第二故乡,这片热土带给我的是不一样的愉悦和经历,必将是我生命里不可磨灭的痕迹。

  我将继续做好一名“使者”,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做好建设祖国边疆的示范者、脱贫攻坚的实干者、民族团结的呵护者、大美新疆的代言者,让更多有志青年投入到建设祖国边疆的征程中,让更多向往新疆的中华儿女能够前来欣赏祖国边疆之美,让世界以赞美和欣赏的眼光认识新疆。

  (作者苏春明系宁夏北方民族大学毕业生,2018年7月被招录为南疆基层公务员,现任阿克苏市托普鲁克乡人民政府干部,兼任喀什贝希村村委会主任助理。)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