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专家为春耕“把脉”
来源:青海日报 王玉娟 发布日期:2020-03-2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3月初的贵德,虽是春寒料峭,但黄河谷地的冬麦已露出嫩芽,穿梭在田野上的播种机开始打破春的寂静,播种着一年的希望。

    河西镇瓦家村的农业技术示范基地,青海省麦类(小麦、青稞、玉米)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的专家与县级产业平台的专家,就春播主推技术正在对基层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沟播有几个优点:一是通过沟播形成了一个陇一个沟,无论是降水或是灌水,都能够集中在沟里面,增加土壤的含水量,减少蒸发;二是通过沟播,形成一个坡面,沟内的温度相对要高,在冬季极端低温的情况下,提高越冬率……”省级产业平台专家、小麦功能室副主任谢德庆对小麦沟播技术做着详细解说。

    “我们贵德县的冬小麦很有名气,但存在的问题是产量逐渐下降,主要原因就是越冬问题。我们在新品种的引进、轮作倒茬等各个方面都想了办法,现在引进推广的冬小麦沟播技术,能很好地解决冬小麦越冬问题。”贵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任金科介绍。

    “通过这几年种植,沟播的经济效益确实不错,既节约了种子,又提高了小麦产量。播种时每亩(1亩≈0.0667公顷)只用到25公斤种子,播量降了15公斤,如果大面积推广,节约的种子相当可观;亩产可达400余公斤,比平播增产8%—10%。通过测产,如果播种‘青麦6号’,平均亩产能达476.5公斤,比平播亩产389.5公斤增产22.23%,效果非常明显。这两年我们一直在推广这项农业技术。”产业平台专家、小麦功能室主任陈志国说。

    “现在推广的难度,主要在于目前的沟播机机型老,而且数量少,几万亩的地,凭现有的机子是不够用的。”任金科也有自己的担忧。

    示范基地对面,金穗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田里,正在播种春小麦。合作社辐射带动了两个村七个社几百户农户,春耕时节,村民们都在家门口打工。

    看到专家们,正在地里忙碌的合作社理事长余庆福,跑过来高兴地打招呼。

    “我们种植合作社对新品种和新技术的需求很多,这些年,我们与省农科院合作,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培育主导品种,扩大省内外的市场供应。今年我们培育的青稞新品种有8个,小麦有10个,明年经过专家选育看哪个产量高,抗病力强,最后选出一两个适种的优良品种。”余庆福对记者说。

    气候温和的贵德县承担着小麦、青稞、油菜等品种的区域试验及新品种的引进,作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金穗源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3000多亩土地,在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及绿色种植方面走在了前面。合作社采用沟播技术种植的60亩小麦,技术已很成熟。

    “我们县级产业平台和省级产业平台对接,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负责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研发、推广,而且要将新技术和新品种推广到生产当中。现在贵德县条播种植达到了90%以上,种植水平是比较高的。春小麦的几个新品种,也都推广得比较好,4万亩小麦,优良品种的覆盖率已接近100%。”任金科表示。

    说起平台的技术对接,陈志国深有感触,“原来我们都是根据课题走的,研究单位有了项目,才做事情。平台成立以后,就小麦这块,我们每年和县上的沟通协商比原来紧密多了,在全省各个对接县每年都搞现场观摩,包括贵德、大通、化隆、湟中等县,都做得非常不错。有了平台,就形成了纽带,对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也是专家们专注的焦点。贵德县农牧和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贵德全县19万多亩,除了饲草、中药材这两个作物以外,全域14.5万亩农作物,全部实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有力推进了绿色种植模式。

    “我们地里上的都是有机肥,一亩地放了七袋。省上补助的一亩地两袋有机肥,已经到位了,还有州上和县上的补助,大大减少了投入成本,我们种田的积极性非常高。”余庆福说。

    饱满的种子,播种在了肥沃的土地中,新的技术和绿色种植模式,也加速转变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