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扶贫”,须打好后续扶持“组合拳”
来源:河北新闻网 吴峻栎 发布日期:2020-05-1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近日,四川凉山州“悬崖村”84户村民将搬迁到县城定居,“悬崖村”及古里大峡谷将开启新一轮旅游开发,材民们原有的土坯房纳入旅游开发大盘子。喜迁新居无论是对当地政府还是“悬崖村”人民群众来说都有着非凡的意义,解决了当地“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历史性难题。(澎湃新闻)

  “悬崖村”作为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自然环境的恶劣程度可以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千年古叹做一注解,村民出行不便、安全难以保障,孩子教育费时费力,医疗保障更多的是靠“土方”救治,信息通信时好时坏……这一搬,兑现了“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个人”的承诺;这一搬,意味着村民开启了生活、奋斗的新起点。然“安居”只是上篇“文章”,下半篇“乐业”却还有很多填空题,需要逐一作答。

  最直接的,村民的生计难题。易地搬迁解决的是“挪穷窝”,并不等于真正“拔穷根”。村民搬到了城里,就意味着没了土地、失去生活保障,加之城市的生活成本远高于农村,如没有收入来源和相应技术在手,仅靠补偿金、低保只能缓解燃眉之急,并非长远之计,也不符合搬迁本意。

  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给就业上岗带来较大影响,要确保家家稳收,难度不言而喻。从已有经验看,要解决村民的长久生计问题,政府不光要多方用力、精准施策,也要注重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在发展特色扶贫产业、旅游业的基础上,应多谋多策,在政策优惠、劳务输出、技能培训等方面予以大力帮扶,才能切实让村民有收入、能致富。

  更难解的,是村民融入城市的考题。山区进社区、农民变市民、土房变楼房,生活环境较之以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搬得出不代表住得下,稳得住不代表融得进,比如,义务教育、出行交通、医疗保障、精神文化、信息通讯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是否健全,还有村民用水、用电、用气和传统习俗等方面生活习惯及思想观念如何改变,会直接影响村民的生活质量。因此,扶贫搬迁绝不能“一搬了之”、撒手不管,而要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压实责任,搞好服务,有效提升村民幸福感;要制定村规民约,规范引导村民尽快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要逐步完善配套设施,同时针对重点人群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切实以扶贫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搬迁村民的“幸福指数”。

  “安得广厦千万间”,易地搬迁能致富。“搬迁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让搬迁户安下心、稳得住、变富足,需要“扶上马,送一程”,打好后续扶持一整套组合拳,确保向人民群众交上一份美好生活的满意答卷。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