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伙的“玫瑰扶贫经”
来源: 彭韵佳 林碧锋 发布日期:2020-05-1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刘凯槟在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的玫瑰种植基地介绍情况。

工人在玫瑰种植基地鲜花车间整理鲜花。林碧锋摄

  “装箱要压平,这样不容易伤着花。”“90后”小伙刘凯槟刚和客户通完话,便走进忙碌的鲜花车间,查看即将运往上海和深圳鲜花的装箱情况。

  配有自动传送带、智能冷库的鲜花车间,装载环控系统、智能灌溉系统的温室大棚……在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从“玫瑰小白”到打造千亩玫瑰种植基地,刘凯槟用了5年时间。

  “朝九晚五的工作不适合我。”刘凯槟笑着回忆道,大学毕业后,他回到老家郭家村,开始琢磨要做点什么,考虑到花卉是云南特色产业,便决定种花。

  这个决定遭到家人一致反对,但父母拗不过他,还是给了他最初的创业资金。

  租地、买苗、浇水施肥……陆良县没有专业种花人,缺乏经验的刘凯槟全靠自己摸索,逐步种植了10亩红玫瑰。可是当花卉长成时,望着满地玫瑰花,刘凯槟却一筹莫展,“只忙着种花,却忘了联系买家,这么多花卖到哪儿去?”

  他想到昆明斗南花市,便独自跑到花市联系收购,结果却被告知:花品质一般,且采摘太晚,已经开过了头,达不到销售标准。

  种花第一年,刘凯槟“竹篮打水一场空”。就在家人都认为他会放弃时,刘凯槟却开始跑到全国各地学种花。

  “像红玫瑰、白玫瑰都是传统品种,市场渐趋饱和。”在学习过程中,刘凯槟受到一位同行的启发,决定去尝试新品种。新品种价格高,有盈利空间,但市场需求不确定,风险大。“很多人嫌风险高不敢做,我不怕。”刘凯槟说。

  刘凯槟开始研究培育新品种。2016年,他培育的玫瑰以高于普通玫瑰的价格一售而空,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找准方向后,刘凯槟成立合作社,发动村民一起种花,郭家村的玫瑰种植基地逐渐发展到600多亩。

  2018年,刘凯槟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组成创业团队,成立公司。“以前花送到斗南再销售,价格受市场影响波动大,而且很难得到终端客户反馈。”为打破传统销售模式,刘凯槟和团队开始实行定价销售、产地直销、线上售卖等模式。

  刘凯槟逐渐打开销路,又开始扩大种植规模。如今,刘凯槟和团队又建起了第二个玫瑰种植基地,面积近500亩,带动周边150多户农户就业。

  夜幕降临,玫瑰种植基地依旧灯火通明。在这里装箱的鲜花,将销往全国各地。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