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干祛除“为脱贫而脱贫”的浮躁
来源:河北新闻网 陈厚蓉 发布日期:2020-05-2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越到最后越要讲究质量,绷紧这根弦。但一些地方和部门却还存在一些“过关心理”,只求检查验收能过关。(5月13日 中国组织人事报)

  “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脱贫攻坚要实打实干,在目标上要“实”,措施上要“实”,行动上要“实”,才能让脱贫攻坚的成效惠民利民。然而,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心存“侥幸过关”的思想,想方设法地把“面子”做好,应付各种检查考核,只求“过关”,不求群众的好口碑……这样的现象,在一些扶贫干部的身上能够看到“影子”,这些也是脱贫攻坚路上的“心魔”,还是要以“实”字当头,“干”字为本,把事业到群众满意处。

  干部思想先务实。要打赢这一场“硬仗中的硬仗”,既需要严明纪律,也需要实干精神,不要为了实现脱贫的目标而不断地“数据注水”,这种看起来很美好的成绩表,实际上是一张假的脱贫成绩单。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弄虚作假,也不伪造装饰,才能“里子”和“面子”一起抓。

  “蒙混”意识浮表面。在具体的脱贫攻坚工作中,一些干部存在“差不多”心态,他们只求工作做完,不求工作做好,只要能够蒙混过关就万事大吉,在走访上身到心不到,日常帮扶“蜻蜓点水”“刷存在感”,关键时刻“临阵磨枪”“装样子”,这显然是一种不负责的心态,脱贫攻坚的工作做得并不深入,在成效上虽然有一些,但是并没有达到贫困群众期盼的目标。从根本上而言,还是一种作风问题。

  脱贫要过民意关。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成效好不好,不是干部说了算,要让群众来当“阅卷人”,这就需要以群众满意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靠实打实的“干”,把困扰贫困群众的贫困难题解决在实处,从而啃下最后的“硬骨头”。

  “现在,到了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句号的时候了,但我们奋斗的脚步不会停下!”脱贫攻坚的结束并不代表为民服务的结束,相反,只是服务群众路上的一个“逗号”,是服务群众的新起点,唯有奋斗不止,真抓实干,才能向群众上交一份更满意的时代答卷。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