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艺”起聊系列访谈之二白庚胜:有自觉才有自信 期待更多“李子柒”
来源:人民网 刘颖颖 发布日期:2020-05-2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白庚胜。人民网 刘颖颖 摄

  本期做客的嘉宾是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和发展,同时也是民俗学、文化遗产学、文化安全等领域的“全能”学者。

  开发文学强国APP 重建西南联大

  人民网文娱:您在今年的提案中提出,希望开发文学强国APP,初衷是什么?能否介绍您的设想?除此之外,还带来了哪些提案?

  白庚胜:这个提案和疫情有直接关系。有这个APP平台,不用面对面也可以开展工作。比如,我们可以同时邀请几十万人收看文学讲座,还可以跟大作家提问、对话,将更有利于开展交流和创作。

  还可以通过APP发布政策信息和通知。比如,你想申请加入作协,只需要用手机进行申报,然后进行审稿、提意见、汇总、公示一系列的流程,很方便。过去中国作协都是专家评奖,有了这个平台,可以收集普通人的意见,让评奖更有群众基础。所以,我们提出来这样的构想。

  我还有个提案是建议重建西南联大,重建可以是网上虚拟的,也可以是实体的。通过建立数据库,收集西南联大名人的学术成果,并与相关人员建立联系。这是一种智慧回归、人脉回归、情感回归,期望通过这种方式,促进云南当地乃至全国的学术发展。

白庚胜。受访者供图

  人民网文娱:疫情期间,文学界创作了大量感人至深的作品。您认为文学创作在这期间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白庚胜:文学工作者虽然不是直接战斗在第一线,但是我们心系祖国、情系人民,心情是在第一线的。疫情发生后,文学界反应迅速,创作大量的诗歌、散文和纪实文学作品,其中一些优秀作品,为时代鼓与呼,把人民作为时代的主角,反映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传统。这样的文学,正是时代和人民所需要的。

  人民网文娱:这些年,中国作协在推动少数民族文学发展方面有哪些亮点?未来还将有哪些新举措

  白庚胜:我们用五年时间,实施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其中一大亮点是成立鲁迅文学院的少数民族作家系列培训班,培养少数民族作家一千多人,并出版其中的优秀作品。现在,每个民族都有鲁迅文学院毕业的作家。

  此外,国家级刊物《民族文学》目前做了汉文、蒙文、藏文等六个版本,每个版本选登该民族优秀作品,这对他们是极大的尊重,也让少数民族作品为更多人所熟知。

  我们还编了一套《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并拟翻译成外语,在日韩等国出版。还在各地举办少数民族文学论坛,每年一个主题,一起探讨文学领域的热点,关注少数民族文学最急迫的问题。这样的重视程度,在其他国家都是没法想象的,通过文学的水乳交融,促进了各民族更加团结。这些工作,是我国民族文化工作的亮点,也是文学领域的亮点,具有双重的意义。希望国家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比如专款专用,继续扶持少数民族文学发展。

  有自觉才有自信 期待更多“李子柒”

  人民网文娱:如今,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喜爱,您认为应如何正确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白庚胜。受访者供图

  白庚胜:我是农民的儿子,是少数民族的儿子,对传统文化很有感情。我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工作时,出版了民间神话故事传说、歌谣、谚语等丛书,主编出版三千卷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基本上做到民间文学全覆盖。我们还举办艺术博览会、民间文化论坛等活动,扩大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

  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是全人类的财富,我从研究文化产业到现在提出产业文化,把产业提升至文化的高度,这样结合才能可持续发展。

  我还有一个观点,就是民间文化要保护在民间,主体是人民。比如,在各地建立民间文化保护中心,带动更多人参与其中,让民间文化发展壮大。

  人民网文娱:当今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您觉得应该如何利用新媒体做好文化传播?

  白庚胜:以中国作协为例,我们成立了网络文学委员会,网络文学作家唐家三少也担任了委员。我们在鲁迅文学院办网络作家班,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作水平,促进网络文学发展。新技术带来新体验,文学作品可以转化为影视、游戏、动漫,进行可视化传播,甚至能和逝去作家“对话”。应该多利用这样的技术手段,让文学传播变得更强更广。

  人民网文娱:今年两会,文化自信依旧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您觉得应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白庚胜:首先得有文化自觉。我是谁,有什么东西,有什么价值。了解这些,才能产生自信。国家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保护中华文化传统、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体制,要对广大民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文化自信需要载体,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的。我们既有唐诗宋词,也需要莫言、王蒙。要给这些文学艺术工作者提供更好的创作发展空间,他们是有能力进行伟大文化创造的。

  人民网文娱:近期,知名博主李子柒在海外社交网络平台的粉丝已破千万。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白庚胜:李子柒的走红很有启发意义。她通过多媒体的呈现,把中国文化变成能吃的、能玩的、能穿的、能住的,在传播性、娱乐性等方面都做了很好的探索,所以受到了海内外粉丝的喜爱。

  期待未来有千千万万的李子柒,通过这类精品内容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同时还能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文化真正的回报。大家一起发挥聪明才智,我们中华文化才能薪火相传,自强不息。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