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贫者说]忘不了的独龙江
来源: 蔡春秀 发布日期:2020-06-0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蔡春秀(中)来到学校与孩子们一起过“六一”儿童节。

蔡春秀与独龙族纹面老人在一起。

  “三江并流”是什么?于我而言,“三江并流”就是成长在澜沧江东岸、工作在怒江边、驻村扶贫在独龙江畔。

  我工作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宗委,2016年,我来到贡山县独龙江乡龙元村,成为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员,在独龙江畔工作了两年。

  前些日子,在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的一周年之际,我沿着奔腾的怒江和美丽公路一路向北,到达贡山县城后,顺着盘山公路蜿蜒向上,穿越高黎贡山独龙江隧道,到达了独龙江。烟雨中的独龙江,雨朦胧、雾朦胧,江声入耳环山翠。“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再回独龙江,两年前的回忆扑面而来。

  驻村工作的三个“无论”

  我们的驻村扶贫工作,大抵可以用3个“无论”来形容,即无论何事、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无论何事。我们的工作内容不仅仅是扶贫工作,也涵盖了村委会各部门的事务性工作和部分村务工作。可以说,但凡涉及村民们的事,我们就要做好。记得有一次,为了落实一项计生工作,我们3名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委会副主任——4个未婚男女,将乡亲们召集起来,既要宣传国家的计生政策,又要询问他们的生育情况。这时,我才了解基层工作的纷繁复杂,才懂得了扶贫工作的真正意义。

  无论何时。驻村扶贫工作,没有上下班、周末或节假日的概念。遇到工作紧迫时,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而入户调查这样的工作更是要在清晨和夜晚乡亲们在家的时候进行。随着各项工作逐渐开展,我不仅加深了对乡亲们的了解,而且对扶贫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我学会了不少独龙语的常用词汇,还认识了与我同名的龙春秀、董春秀、李春秀……

  无论何地。我们走出办公室,投入到独龙江的山山水水,田间地头、火塘边、饭桌旁、客车上,哪里需要开展工作,哪里就是我们的办公室。

  驻村两年,我俨然已经成了龙元村人,甚至对各家各户的“家长里短”也如数家珍:我知道龙仲小组的一家建档立卡贫困户生了儿子,龙元二组的一位老人是村里最年长的党员,东给组的一个小伙子娶了白来组的姑娘,龙元一组村口第一家今年卖了很多草果,这个季节村民们差不多可以上山挖重楼了……

  背包里总会装上一些糖果

  走村入户时,我的背包里总会装上一些糖果,这个习惯源于村里的一个小女孩。

  与她第一次见面是在2016年春天,那时我刚到龙元村驻村不久,为了尽快熟悉村里的情况,我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一起开展了“挂包帮”“转走访”回访工作。走访中,我看到小女孩的母亲正在织独龙毯,毯子以古法手工织就、色彩绚丽缤纷,于是我们进屋边观看边询问。小姑娘仰着脸,热情洋溢地用普通话与我们交流。我们离开时,小女孩一直和我们挥手道别送到桥头,约定了闲暇时来村委会同我们一起玩耍。

  第二次见面,是在村委会旁边的马路上。看到我,她大老远地跑过来,抱住我说:我好想你啊。分开时相约稍后在学校见,我们按照计划走访完建档立卡户后,便向学校进发,她已等候在那里,和小伙伴们一起围上来。我觉得她漂亮的小裙子略显单薄,忍不住问她冷不冷。她说,有你和叔叔阿姨们在,我都顾不上冷了。就是这样一些话语和相遇,让我们忘记了来路艰辛,就是翻山越岭也甘愿。

  后来,陆续在学校或村委会附近遇到她,她总是忽闪着会笑的眼睛,热情地跑来问候,我也因此培养出了带糖果进村的习惯,因为她和像她一样的小朋友们会一声又一声地呼唤着姐姐或是阿姨。后来,我们每次进村的时候,工作的文件、阅读的书籍、小朋友的糖果、日用品……一样都不能少,行李越来越多,手提包已经无法装下,只能启用行李箱,大有搬家的架势。

  从散落在峡谷深处居住到整乡推进整族帮扶的集中安置,独龙族新一代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在家里接受现代文明、在村里接触外来游客,他们除了通晓本民族的语言,也会说流利的普通话。他们与祖辈已经截然不同。

  不思量,自难忘

  我的两年驻村扶贫生涯,以龙元村整村脱贫出列、我和村委会主任抱着痛哭一场作为结束。作为一名白族工作队员,参与并见证了独龙族脱贫奔小康的历史进程,是我的人生幸事。

  不思量,自难忘。晨曦、云雾、山河、鸟语入涛声,是我清晨与工作队友漫步独龙江畔的情境。月出东山,明亮而圆满,就着明月清风洗漱入睡,是我们驻村工作的日常。上得了讲台宣传政策法规,下得了厨房做十几个人的饭菜,入户能跟独龙族同胞无障碍地沟通,是快要退休了还和我们一起驻村的老领导。一路风尘,翻越两山、游历三江、穿越四县、走遍全州,是我回家的路途。两年一路相随,做的饭菜好吃到冒泡,一直照顾我的,是和队长。因为驻村,一年内给异地的女朋友唱了87遍《告白气球》的,是相聚时的“热闹一号”……

  两年的驻村扶贫工作,我完成了使命、收获了情谊、锤炼了自己。从2015年11月第一次到独龙江乡龙元村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到2016年、2017年驻村扶贫,再到2018年、2019年、2020年每年几次进村开展工作,我与独龙江结缘已经是第6个年头。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如今的独龙江,群众收入稳步提升、生态基础更加牢固、人居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民生持续改善、群众素质明显提升、党建引领更加坚实,正在全面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谱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太古秘境独龙江,我们翻山越岭,为你而来。跨越山河,你又奔向了更远的未来。

  (本文作者系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族宗教委干部,独龙江乡龙元村原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