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建党以来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来源:发布日期:2020-06-28浏览()人次 投稿收藏

    召存信:一生都为民族团结的誓言

    □ 魏铭

    这是翻拍的召存信70多岁时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2015年1月25日上午,傣乡西双版纳乌云密布,景洪城边澜沧江上波涛呜咽,上万名各族群众自发来到殡仪馆,为两天前去世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老州长召存信送别。140公里外的勐腊县勐腊镇曼龙代村的傣族群众闻讯后,选出5位老人赶到召存信家,带来全体村民的慰问。一位退休23年的老州长,何以赢得西双版纳傣、汉、哈尼等13个民族同胞的共同爱戴?

      1943年,侵占缅甸的日军逼近西双版纳,当地的各族群众奋起抵抗。自古英雄出少年。江城县整董土司的儿子、年仅15岁的召存信,受命到边境勐捧组建抗日自卫中队保家卫国。【详细……】

     

             

     

    抗日英雄马本斋

    □ 魏铭

    马本斋 资料图片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民兄弟为主组成的抗日部队——回民支队。这支部队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被毛泽东称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本斋,就是这支英雄的回民支队司令员。

      马本斋,回族,11岁进入私塾读书,但仅读了两年,便因家境贫困辍学。1921年,马本斋来到东北,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张作霖的奉军,后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因不满蒋介石奉行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毅然弃官卸甲,回到故乡河北献县。【详细……】

     

             

     

    民族团结誓词碑立碑始末

    □ 魏铭

    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园内的民族团结誓词碑。资料图片

      走进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园,可看到一个六角亭,亭中摆放一座石碑,这就是屹立在各族人民心田上的“民族团结誓词碑”。

      1950年,中央决定,从各地兄弟民族中选派代表到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盛典,以增进边疆人民对内地的了解和民族团结。大多数民族代表就是其所属民族的头人。由于当时云南解放不久,这些人对被选派为代表外出参加活动抱有顾虑,有的甚至提出要押人质才去北京。为了体现政府的诚意,对于一些合理要求,宁洱地委和普洱专区行署都尽力满足,最终组成了普洱区赴京观礼民族代表团。【详细……】

     

             

     

    草原母亲张凤仙

    □ 魏铭

    张凤仙夫妇和部分孩子及家人的合影。资料照片

      灾害、饥荒、疾病……1959年到1961年,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陷入了困难,育婴堂的米粮眼看就要见底,被政府收养的几千个孩子普遍营养不良、嗷嗷待哺,且上海街头仍不断出现弃儿,上海也快断粮了!

      周恩来总理和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政府主席乌兰夫商量,决定把这些“国家的孩子”送到草原。尽管当时的内蒙古同样困难,但乌兰夫向周总理和全国人民作出庄严承诺:“接一个,壮一个”。【详细……】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