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乡去,绣一片新天地!
来源:新华社 马希平 马莎 发布日期:2020-07-1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黄土高原贫瘠,传统观念限制着东乡女的脚步,却锁不住东乡女追求独立自主的心。返乡女孩马箫箫创办了东乡土本土刺绣工艺扶贫车间,在她的带领和当地就业扶贫政策支持下,如今的东乡女拿着针线,绣繁花,绣一片新天地,也绣着对美好生活的期冀。

    2020年5月30日,在舀水村东乡土本土刺绣工艺扶贫车间,绣娘们交流刺绣技艺。新华网发(马希平 摄)

 

  “初心”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也是全国唯一以东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东乡族女性大多精于刺绣工艺,绣品栩栩如生、配色大胆。曾经,由于传统观念影响,东乡族女性无法走出家门,刺绣虽是她们为数不多的乐趣,却没能形成经济效益。

    2020年5月30日,在舀水村东乡土本土刺绣工艺扶贫车间,绣娘们在一起制作绣品。新华网发(马希平 摄)

 

  “90后”女孩马箫箫是舀水村为数不多的女大学生,每每回乡,看到自己曾经的玩伴早早嫁人,守着灶台孩子,从未出过远门,毫无经济来源时,马箫箫打心眼里想帮助她们,想让东乡族妇女的刺绣,从炕头爱好,走向大市场。

  大学毕业后,马箫箫从省会兰州回到家乡东乡族自治县达板镇舀水村,成立了东乡土本土刺绣工艺扶贫车间。马箫箫把自己想要帮助同乡妇女的“初心”,付诸在这鲜艳的刺绣上,只为了把东乡族女性的绣品卖出去,给东乡女们带来收入,让东乡族刺绣工艺得到传承。

 

  “困难”

  “刺绣能挣几个钱?女人就挣不了钱!”

  2018年初,马箫箫一腔热血地四处联络绣娘,但这样的闭门羹,她吃了不少。在当地传统观念看来,女性不用读太多书,不需要赚钱,在家听公婆和丈夫的话,守好家庭和孩子,就是最大的本分。

  马箫箫偏不服输。为了把东乡族女性的刺绣手艺变成“指尖上的产业”,2018年至今,她开着车跑了5万多公里,挨村挨户地去找绣娘。

    2020年5月30日,在舀水村东乡土本土刺绣工艺扶贫车间,绣娘们在展示制作完成的绣品。新华网发(马希平 摄)

 

  “大家手艺不一样,能说服一个就决不放弃。”马箫箫说。

  面对那些难啃的“硬骨头”,马箫箫反复上门,给一大家子做思想工作。招绣娘,难。但招到绣娘,马箫箫和绣娘都打心眼里高兴。

 

  “重生”

  2018年,东乡土本土刺绣工艺扶贫车间在舀水村落地,以订单制方式经营,80多名东乡族妇女在此就业,覆盖舀水村附近6个贫困村近200名妇女居家绣花。自此,这些东乡女有了自己的职业——绣娘。

  这些绣娘每月收入在900元至3000元不等,她们还可以居家就业,不仅挣了钱贴补家用,家人也越来越支持她们去绣坊工作。

    2020年5月30日,在东乡族自治县达板镇红庄村,绣娘马色麦在家中刺绣。新华网发(马希平 摄)

 

  2020年5月,富有东乡族文化特色的刺绣丝巾在网络直播间上线,3000件绣品被秒光,并于当日预售5万件绣品,目前在赶工中。

  今年,马箫箫和绣娘们搬进了当地政府在东乡县大树乡新修的刺绣扶贫车间进行加工生产,当地政府还在电费等方面提供优惠。

  马海者是东乡土本土刺绣工艺扶贫车间的一位绣娘。她说:“挣到钱真的很好,给自己和孩子买喜欢的东西,终于不用向家人伸手要钱了。”

  2020年,东乡族自治县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38.74%下降到4.25%,建成运行扶贫车间35个,吸纳就业1586人,帮助贫困群众特别是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对于未来,马箫箫说:“东乡刺绣虽藏于黄土高原深处,但我想让东乡刺绣走出国门,让全世界都知道东乡刺绣和东乡族女性的美。”(完)

(编辑:彭凤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