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六个着力”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兴盛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本报记者 罗一萌 通讯员 谭兵 发布日期:2020-09-1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湖北省属于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56个民族俱全。近年来,湖北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进全省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六个着力”上狠下功夫,推动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兴盛,取得了显著成效。

  着力高位推动民族文化事业发展。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民族文化发展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武陵山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设立湖北省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湖北省少数民族文化政府奖等13项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具体措施。2017年,《湖北省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强调要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发展、推进民族文化传承发展。2018年,出台了《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将“湖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项目”列入湖北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重点项目。这些措施的出台,为繁荣全省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提供了坚强的政策保障。

  着力保障民族文化健康安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民族文化。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坚定文化自信。一是成功组织了“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央民族歌舞团走进湖北”慰问演出,举办湖北省少数民族“全民健身日”活动启动仪式,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民族类赛事活动。开展“湖北省民族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建设研究阵地。2018年,湖北省民宗委建立了湖北省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研究基地、民族宗教舆情研究中心,加强对民族文化、理论研究的引领,切实保障民族文化安全。三是建立和完善民族文化资源库,保障民族文化资源安全。加快推进民族文化资源普查工作,保护、发掘各类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防止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损毁、灭失。

  着力建立健全民族文化发展机制。一是建立民族文化创作评选奖励机制。设立“湖北省少数民族文化政府奖”,每四年评选一次,对全省杰出的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者和优秀的民族文艺作品创作者、表演者进行奖励。二是建立校地共同推进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合作机制。湖北省民宗委与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合作共建了湖北省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研究基地、民族宗教舆情研究中心;支持省内高校成立了武陵文化研究院、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会、土家族文化研究所,联合开展民族文化课题研究。三是建立少数民族文化活动会赛机制,有效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普及提高。四是建立与中央民族歌舞团战略合作机制。2018年,湖北省民宗委与中央民族歌舞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支持湖北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并成功组织了“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央民族歌舞团走进湖北”慰问演出。

  着力加强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建设了一批民族文化重点工程。二是实施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程。五峰白岩坪村、点军车溪村民居改造打造出新农村建设新亮点,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宣恩彭家寨、来凤舍米湖等一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得到有效保护。三是发展民族特色旅游,支持发展农家乐旅游,建设了恩施枫香坡、咸丰坪坝营、巴东神农溪等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风情旅游村寨。依托清江策划山水实景演出《神话恩施》,进一步提升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少数民族旅游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着力打造少数民族文化精品。一是培植了一批优秀文艺作品。从2016年开始,湖北省民宗委实施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重点打造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电视、戏剧、文学创作等30多个民族文化项目,组织优秀文化精品《龙船调的故乡》、南剧《唐崖土司夫人》晋京演出,倍受观众好评。支持打造的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的动漫电影《石榴娃》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深受观众好评,该片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第一部彰显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个性特点的少数民族题材动漫电影。二是出版一批优秀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大量的曲艺、书法、美术、摄影等各类作品在全国赛事中获得荣誉。三是扶持培植一批少数民族文化活动品牌。“恩施州庆”“来凤摆手节”“恩施土家女儿会”“利川龙船调文化节”等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展示土家文化的精品会节和亮丽名片。

  着力培养优秀民族文化人才队伍。着力实施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保护工程,支持民族地区命名表彰了一大批民间艺术大师和优秀民间文化传承人,恩施州政府自2003年以来命名民间艺术大师6批49人(每两年认定一次),8个县都分别开展了县级代表性传承人的命名公布工作,共命名公布了213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并给予了优秀民间文化艺人生活和传艺补贴政策。着力实施民间艺术“娃娃工程”,有力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与普及。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