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柯镇:奏响民族团结“三重奏”
来源:新华网 程宦宁 发布日期:2020-09-1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这是一个普通的傍晚,伴着落日的余光,在距离青海省乌兰县城24公里的柯柯镇如往日一样热闹。居住在这里的蒙古族、藏族等多个民族群众团团围在小广场,跳起藏族锅庄舞。在彩袖飞舞中,音乐声、欢声笑语回荡在这个各族群众亲如一家的小镇夜空……

  这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柯柯镇民族团结进步交响曲中的乐章之一。

  柯柯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工农牧结合和汉、藏、蒙古、回、土等多民族聚居的大镇。全镇总面积为8737平方公里,占乌兰县总面积的67%,下辖20个行政村总人口5227户1.6万人,少数民族4400人。民族团结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已深深融入各民族的血脉中。

  产业,奏响经济发展最强音

  9月,丰收的季节。在柯柯镇境内,青藏铁路两旁的土地已被沉甸甸的枸杞染得鲜红。清晨,家住柯柯镇怀灿吉村的王福平和老伴吃过早饭就骑上三轮电动车朝着自己的枸杞地驶去。

  53岁的王福平是个回族汉子,个头不高但是精气神很足。从小在村里长大的他,和土地打了一辈子的交道。

  “我的父母亲都是靠种地为生,我们这一辈也是这样过来的。咱们这个地方气候一直不好,雨水也不多,过去种的都是青稞、小麦传统农作物,产量低,价格也不高。一年忙活下来,除了自家吃的,也卖不了几个钱。”王福平谈起过去感慨颇多。

  但是,随着近年来种植产业的不断改变,农民可以选择种植的空间越来越大,一家人也赶上了好时候,海西州在科学研究柴达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枸杞产业的整体战略思路,将枸杞产业作为节水、节肥、增产、增收、改善生态环境和塑造绿色生物资源进行重点培育,让枸杞成为海西农牧业经济稳步发展、支撑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就这样,2015年王福平一家人与枸杞结缘,把自家的0.33公顷的土地全部种上了枸杞,这一种就是五年。“你还别说,种枸杞真不错,枸杞苗好打理、节约水不说,一年下来口袋里还能存些钱。”王福平说起种枸杞带来的好处就乐个不停。

  三轮车很快就到了枸杞地,王福平提上空桶和小板凳,就开始在地里忙活儿起来。

  “这是二茬枸杞,也是最好的,果大、品相也好,后面陆续还有三茬和四茬,一直要忙到十月份了。”王福平一边介绍一边算起了账:“今年干果应该能有个1500公斤左右,预计能收入个4万元左右。”

  “在柯柯镇靠着种植、养殖、开办农家院等方式致富的村民不少。”柯柯镇镇长周玉龙向记者介绍,近年来,柯柯镇发挥枸杞资源优势,突出打好“绿色、有机、生态、富硒”四张牌,建成了富硒枸杞种植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6.67公顷,培育形成了柯柯镇特色富硒农产品品牌体系,为各族群众扩宽了致富渠道。此外,还完成了牛羊保险工作,增强了全镇养殖业抵御和化解灾情能力,促进了全镇养殖业持续稳定发展,为养殖户吃上了“定心丸”。

  民生,奏响群众美好新生活

  “现在的日子实话舒坦,村干部挨家挨户搜集老百姓的‘熬煎事’,想方设法解难题、办实事,让各族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说起眼前的好日子,柯柯镇赛纳村的村民津津乐道。

  过去,家家户户都是土厕所,卫生情况那真是“闹心”。一到夏天苍蝇蚊子满天飞,甚至还没靠近,就已经气味熏天,连基本的卫生都保证不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也因为这个交不了合格的“答卷”。

  赛纳村党支部了解到有水厕建设项目后,全力争取。通过县镇村三级联动,多方协调下,率先启动水厕建设试点村工作,在整个村庄掀起了一场“厕所革命”。

  “小事当成大事办,国家的政策真给力!”赛纳村党支部书记杨成奎高兴地说。全村102家先行示范户不花一分钱,就建起了环保节能无污染的排污系统,贴上了美观大方的瓷砖,安装了抽水马桶,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污水不再遍地横流,门前沟渠干净了,村容村貌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目前,还有162户已列入计划,年内就能完成改造,到时全村家家户户都可以用上卫生厕所了。

  赛纳村的改变是全镇民生保障的一个缩影。

  镇长周玉龙说,柯柯镇始终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过程变成各民族群众得实惠、享成果的过程。

  “建成残疾人之家2所,惠及残疾人300余名;打造妇女儿童之家5处,使妇女儿童老人学习有场所、活动有阵地、作用发挥有舞台;全镇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以上,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

  周玉龙还说,近年来,通过实施安全饮水、乡村道路、给排水、农田水利等一系列基础工程,不断完善农牧业村基础设施,使全镇各族群众生活生产条件明显改善。通过开展电子商务、枸杞种植、烹饪、刺绣等各类培训,不断提高了我镇劳动力市场竞争力,扩大了劳务输出,增加了农牧民收入。

  精神,奏响和谐发展主旋律

  柯柯镇作为青藏铁路线上重要的中转补给站和我省重要的盐业基地之一,算是乌兰县最繁华的城镇。

  9月初,柯柯镇西沙沟村村委会被围得水泄不通,走近一看原来是村委会里开办了村史馆,大家纷纷来参观。

  老式的石磨、收音机、农耕农具,一张张黑白照片……在一个130多平方米的房间内,一件件充满回忆的老物件、照片呈现在眼前,它们记录了各族群众几十年来在农村建设、农牧业发展、民族团结等事业发展方面,相互融合、相互学习、不断发展的艰苦历程,成了留住乡愁、凝聚人心、传承文明的重要窗口。

  柯柯镇工作人员晁艳霞说:“近年来,柯柯镇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实现跨越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来推进,近期,我们以历史沿革、红色记忆、农耕文化、特色产业等为重点,运用文字、图片、实物多种形式,建设完成各具特色的村史馆10个,用回忆诉说‘前人’的团结发展,激励‘后浪’谱写更加和谐、繁荣的发展新篇章。”

  说起村史馆筹建的初衷,各村党支部书记说,各村都是汉族、藏族、蒙古族、回族、土族等多民族的聚居地,村庄的发展都是通过各族群众的打拼和努力,锻造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奋力进取”的精神。我们就是想通过设立村史馆,激励各族群众珍惜今天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和幸福生活,凝聚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强大正能量,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据统计,村史馆打造前期各村广泛动员党员、群众拿出来自家老物件,期间共收集展品1000余件,从中精心挑选出500余件摆放在各村村史馆内展出,大部分传统农耕农具、老式生活用品等都是村民无偿捐赠的,为的是激励儿孙后代铭记历史。

  不仅仅是村史馆,近年来,柯柯镇不断突出文化特色和已有的文化活动优势,以组织各族群众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为载体,积极搭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平台。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