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纺织博物馆:美美与共,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来源: 发布日期:2020-10-0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孩子们在上纺博展厅临摹写生,直观地感受民族服饰的魅力。(上海纺织博物馆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上海纺织博物馆(以下简称“上纺博”)自2009年开馆以来,充分发挥在服饰这一民族文化载体方面的优势,积极主动采用多种形式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招手到握手

   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博物馆协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上纺博计划用10年时间,系统、完整地展示我国各民族的服饰文化。2013年5月,上纺博与贵州省民族博物馆积极探讨“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系列展览的可行性,迅即形成共识,并达成合作意向,付诸行动。

   自2013年6月起,上纺博先后与中国民族博物馆、北京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等多个博物馆成功接洽、合作举办服饰类系列展览共计38个,对彝族、苗族、侗族等38个少数民族的服饰进行展示,累计接待观众逾百万人次。这是上纺博与民族类博物馆的初相见,从热切招手到紧紧握手;这也是很多上海市民与这个系列展览的初相见,不同民族的服饰走出大山、走出草原,走进上海这座繁华都市,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2018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开幕的“华服典章——中国水族服饰文化展”,是由上纺博与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贵州省民族研究院、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三都水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局、贵州水族文化博物馆6家单位合作举办的。开幕式上,国家级非遗项目水族马尾绣传承人的现场展示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欣赏;媒体见面会上,水族姑娘载歌载舞,让记者们的镁光灯不断闪耀。通过打造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系列展览,上纺博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传播民族文化,也为融汇东西的海派文化增添了一抹新的色彩。

   从共鸣到共情

   作为非国有博物馆,上纺博和与其合作的大部分民族类博物馆虽然有所差异,但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的理念相同。随着馆际交流的深入开展,上纺博不断借助新技术手段,创新社会功能,拓展观众范围,推动文化交流从共鸣走向共情。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上纺博推出了一系列互动体验课堂,如“华服小当家”“玩转民族风”“华服书签”等体验活动,通过AR立体影像互动、手工制作传统服饰纸样等方式,在传播内涵上更深入、形式上更浅出,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感受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魅力。

   比如,针对年龄较小的观众开展“爱拼才会赢”民族服饰拼图比赛,让小朋友在参观展览后以拼图形式加深对各民族服饰的印象;让喜欢画画的小朋友现场临摹写生,直观地感受民族服饰的色彩、搭配、层次和内涵,用稚嫩的画笔记录下对于民族文化最初的感动。

   纺织业在上海有着悠久的产业发展历史和文化底蕴,曾被誉为上海的“母亲工业”与“支柱产业”。带着这份独特的历史魅力,上纺博积极与各民族地区博物馆对接,输出上纺博部分精品展览,先后在贵州、云南等地博物馆举办了“衣被天下——纺织史料展”“妈妈的艺术——中国女红工具藏品展”“枕梦——中国枕文化展”,助力纺织文化在民族地区传承和发扬。

   从交往到交融

   2016年,上纺博结对帮扶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维登乡妥洛村。馆员们走进大山深处,了解山区的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从此,每年上纺博都会发起“爱在开学季”图书、文具和衣物等捐赠活动,并在大山里为孩子们打造了一间微型图书室。上纺博的领导班子成员还自掏腰包,资助妥洛村少数民族大学生完成学业。

   同时,每年夏季上纺博都举办“我与大山的约定”沪滇学子民族团结纺织夏令营,邀请云南香格里拉地区的优秀少年到上海,和上海小朋友一起参加活动。夏令营结束了,友情留在了小朋友们对彼此的牵挂里,文化留在了日常生活的习惯里,期待快快长大、快快建设伟大祖国的理想种子也深深埋在了每一个参与者的心里。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上纺博全体员工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相关工作,获得了不少成绩,也得到了各方肯定。2015年上纺博获得“上海市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称号,2016年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称号。上纺博前名誉馆长蒋昌宁被评为“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标兵”,201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上海纺织博物馆供稿)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