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变形”记
来源:新华社 韩曦乐、格桑边觉 发布日期:2020-10-0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今年1月,抖音账号“雪域王子417”发布了一条视频。视频里,一名身着藏装的康巴汉子祝福武汉,并承诺向疫区捐赠自己公司的青稞食品。

  这名坐拥42万粉丝的“网红”,是57岁的昂旺邓吉,藏东大地上成长起来的“青稞王子”。

  青稞,是我国青藏高原主要粮食作物;以青稞为原料的糌粑,更是藏族群众餐桌上的主食。

  昌都市芒康县,青稞种植面积接近6.3万亩,平均亩产超过500斤,是藏东青稞主产区之一。

  金秋时节,泥土色的澜沧江缓缓而流,麦浪翻滚的田野上,到处是收割人忙碌的身影,不时传来悠扬的劳动号子声。看着眼前的景象,昂旺邓吉笑着说:“又是一个丰收年景。”

  昂旺邓吉出生在芒康县嘎托镇嘎托村,家里有10多亩地。年少时,他就跟着长辈下地种青稞。那时候,即便起早贪黑下地干活,日子依旧过得拮据。“只能省着吃,到年底还是要向邻居借糌粑。”他说。

  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从16岁开始,昂旺邓吉便离开老家,辗转拉萨、阿里、日喀则等地,摆地摊,卖百货。康巴汉子特有的经商头脑逐渐显露出来。后来,带着积攒下的钱,昂旺邓吉回到芒康,组建施工队,成立建材公司,生意越做越大,成为当时村里第一批“万元户”。

  缘于儿时的经历,昂旺邓吉对青稞有着特殊情感。2008年11月,他注册成立公司,从事青稞加工。公司成立之初,主要以生产糌粑为主,消费群体多为当地老百姓。“糌粑的市场需求有限,销售额不大,生意一直是亏的。”昂旺邓吉说。

  2015年,他借鉴内地食品工艺,研发出青稞饼干,受到当地群众青睐。但由于是手工制作,产品供不应求。2016年,他从内地购入专业设备,2017年安排员工前往上海学习食品加工,生意逐步做大。

  昂旺邓吉认为,青稞作为粗粮,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完全可以挖掘出更多的产品形态,提高青稞的附加值,让青稞走出高原。

  随后几年,他频繁去内地,学习食品加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邀请内地专家驻厂指导。目前,他的工厂已基本实现现代化生产,研发出数十款精加工产品。

  这两年,在做好产品的同时,昂旺邓吉开始在品牌宣传上下功夫,尝试在抖音上推广产品。2019年,公司营业额达到800万元,同比增长超过30%,除了西藏本地,产品还远销天津、黑龙江等地。

  30岁的贡觉洛珠来自帮达乡加嘎村。过去,他帮父母务农放牧,没有稳定收入。到昂旺邓吉的公司上班后,公司将他派往上海学习,培养成一名技术骨干。今年以来,贡觉洛珠每月工资收入超过1万元。

  在公司位于芒康县扶贫产业园区的加工厂里,20多名员工全部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未来,昂旺邓吉打算扩建加工厂,增加生产线。“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传统青稞产业做新做大做强。”他说。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