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兴 牧民富
来源:新华网 曹桢 发布日期:2020-10-2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土坯房、篱笆院、碾磨坊、打谷场……2015年以前,这些都是通辽市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庙屯村村民的生活日常,如今,成了游客追求的诗与远方,也是他们脱贫致富的依托。这几天,一支50多人的干部拓展培训团队正在庙屯村土旧的原生态乡村里,汲取新知识、更新现代化理念。

    一支拓展培训团队正在庙屯民俗旅游村进行拓展训练。新华网 曹桢 摄

    庙屯村的转变,是当地壮大集体经济、加快推进脱贫攻坚的一次成功探索。

    2015年,为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白音他拉苏木在庙屯村西侧建设了新村,将89户村民整体搬迁。村旧址被完整保留下来,建起了庙屯民俗旅游村。2017年,全体村民作为股东,注册成立了旅游公司,建设了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水冲厕所、超市等,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完善。2018年起,旅游村每年接待游客近20000人次。旅游村不收门票,每年通过民宿、餐饮接待、土特产销售收入23万元。原来村民靠种地为生,如今不仅能在旅游村灵活就业,年底还能分红。

    深秋季节,周边自然风景区已是游人稀少,但庙屯村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

    通辽市位于科尔沁草原腹地,地形地貌兼具沙漠、草原、湖泊等特点,居住着155万蒙古族群众。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先天优势。因地制宜搞发展——被贫穷困扰多年的乡村、嘎查,通过发展文旅产业找到脱贫增收的路子。

  游客在国家4A级景区孝庄园的核心区达尔罕亲王府参观。新华网 曹桢摄

    “孝庄故里”是通辽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国家4A级景区孝庄园所在的科尔沁左翼中旗花吐古拉镇,近几年依托这张名片带领农牧民发展农家乐,打造庭院产业。截至今年10月,花吐古拉镇建档立卡的904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距离孝庄园20公里的花吐古拉镇浩日彦艾勒嘎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村落,村里有不少树龄500多年的古榆树,其中最“年长”的一棵,长在村民白秀花家院子里。

    8年前,白秀花开起农家乐,取名“古榆香”。她和老伴儿在前厅待客,儿子儿媳在后厨掌勺,今年国庆长假期间,还请了3位村民帮忙。旺季过后算算账,“古榆香”今年纯收入20万元不成问题,再加上种地收入,30万元会在年底稳稳落袋。

    白秀花经营的“古榆香”农家乐。新华网 曹桢摄

    科尔沁左翼后旗散都苏木牧民李顺,最近也开始盘点今年的收入了——还清了给父亲治病欠下的20万元债务;在草甘沙漠景区牵骆驼挣了2万多;还有上种地的收入,今年“挺好”。

    科尔沁左翼后旗地处科尔沁沙地边缘,土地贫瘠,曾是国家级贫困旗。过去在荒漠里受穷的农牧民,如今在荒漠里淘出了“金”。

    科尔沁左翼后旗散都苏木牧民在草甘沙漠景区实现灵活就业。新华网 曹桢摄

    李顺工作的草甘沙漠景区,是散都苏木车家窝堡村的集体产业。贫困户通过土地资金入股、景区就业、开办农家乐、牧家乐等形式,参与到景区的产业链,还可以将自家的骆驼、马投入景区实现营收。景区成立三年,车家窝堡村实现整村34户、108人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增收近500万元。2020年3月,科尔沁左翼后旗退出了国贫旗序列。

    北方寒冷的冬季很快要来,很多景区已关门谢客,在扎鲁特旗图布信嘎查经营家庭牧场的牧民洪格尔巴特尔,正思考着如何利用好冬季草原冰雪资源,发展冬季旅游。

    2019年,他的家庭牧场纯收入150多万元,其中旅游收入50多万元,直接带动4户贫困牧民脱贫。今年受疫情影响,旅游收入下降,但他通过养殖富硒牛补齐了收入。

  “冬天的草原更有特色”洪格尔巴特尔说,他计划冬天在家庭牧场举办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动吸引游客,让更多农牧民全年都能从牧场赚钱。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