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位于甘肃河西走廊西端酒泉市的少数民族孩子,在北京、香港、兰州等地舞台上频频亮相,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些孩子之所以能够走出贫困乡村,绽放欢乐童年,都是因为一位有大爱情怀的老师和恩人。
金淑梅,酒泉小白杨舞蹈学校(民办)校长,从事舞蹈教学工作35年。2013年,主动承接中国舞蹈家协会发起的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少数民族舞蹈课堂。七年时间里,她和她的志愿者团队矢志不渝,在酒泉各县市区民族乡学校义务开设舞蹈课程、培养舞蹈老师,赢得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2018年被评为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玉门市小金湾东乡族乡、独山子东乡族乡,瓜州县广至藏族乡、腰站子回族乡,都是90年代从甘肃中东部移民过来的少数民族,也是酒泉的重点贫困乡,不仅地处偏远经济贫困,而且观念落后不重视孩子上学,“越穷越不上学,越不上学越穷”的代际传递很难阻断。金淑梅承接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后,先后到50多所学校开展调查、1000多个家庭进行动员,耐心说服家长改变“烤饼子挣钱,读书不挣钱”的陈旧观念,全力以赴支持孩子上学,把一个又一个孩子送到了学校。
面对缺少教材、师资、经验等一个个困难,金淑梅精心挖掘各民族艺术元素,自编教材和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舞蹈,培养文化课老师成为舞蹈志愿者,探索出一套独特的乡村学校舞蹈教学模式。所编的舞蹈教材被100余所乡村学校选用,创编的50多种民族舞蹈和《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舞蹈、《红旗颂》《我和我的祖国》等爱国主义舞蹈、《我是小铁人》《学习雷锋好榜样》等励志舞蹈得到普遍推广,让孩子在学习舞蹈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爱是打开心锁的钥匙。金淑梅不仅要让孩子能够走进学校,还要让他们喜欢上学,经常用生动的故事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教育孩子立志奋发向上,通过舞蹈教学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改变命运。面对“捣蛋”学生,她总是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用爱心去感化去教育,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开发孩子的潜能和特质。在她的悉心呵护下,一个个孩子都变得懂事听话上劲了,上学也不用父母操心了,有的考上了重点高中,有的还到外地学习舞蹈。
真心付出就有丰厚回报。金淑梅和她的团队精心培养的裕固族、东乡族、藏族孩子先后到北京、香港演出,参加全国“小荷风采”舞蹈展演,并登上中央电视台,舞蹈《尕尕乐》获得第一名,藏族舞蹈《吉祥欢歌》、东乡族舞蹈《心中的牡丹》、《尕尕乐》、《潇洒拉面匠》、《馓子飘香》等,成为文艺界保留节目。她在各学校文化课老师中培养“不走”的舞蹈志愿者模式,开创了舞蹈公益的新境界,得到中国舞蹈家协会和教育部门的认可,在全国很多地方推广。
为了让“爱的舞蹈”成为“爱的接力”,金淑梅每年从自己有限的办学资金中拿出十几万元,用于志愿者下乡、孩子们演出等。多方联系为中国艺术基金会捐款100万元,设立“乡村美育专项基金”,助力乡村文化和教育振兴。
金淑梅,用爱心、坚守和舞蹈点亮了一个又一个少数民族儿童心中的灯,打开了一个又一个孩子的心灵,改变了一个又一个孩子的人生轨迹,托起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家庭的未来梦想,深深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念。
(编辑:程艳)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