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春风浩荡暖人心——新疆阿克苏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一瞥
来源: 文静 发布日期:2021-01-1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库车县齐满镇甬库团结村团结歌舞队欢迎八方来客。 雷海亮摄

    天山青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地处天山山脉南麓、塔里木盆地北部,浩瀚沙漠、巍峨雪山、丝路古道、神奇峡谷……这里传唱着古老的龟兹乐曲,也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中,谱写着民族团结的乐章。如今,全地区7.7万余名党员干部职工与13.8万户各族群众结对认亲,多民族相互交融、共同生活的家庭比比皆是,各族群众像一颗颗石榴籽,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近日,记者走进阿克苏,倾听各族群众生活中的暖心事,感受民族团结的时代律动。

 

王明银(左)和买买提·阿皮兹讲述两人一同去北京旅游的经历。 文静摄

 

    老哥俩相互扶持60年:

    一起长大,也要一起变老

    走进阿克苏地区库车市齐满镇甬库团结村,一幢幢红顶白墙的安居房沿着笔直的柏油马路两侧排开,买买提·阿皮兹和王明银老哥俩热情地把记者迎进小院。

    在买买提·阿皮兹家敞亮的客厅里,一张合影被摆在醒目的位置。照片上,买买提·阿皮兹和一起长大的汉族兄弟王明银并肩而立,他们身后是雄伟的八达岭长城。“2010年,我俩第一次出远门,一起到北京爬了长城,还去了我的老家山东哩!”王明银兴奋地说。

    今年63岁的王明银比买买提·阿皮兹小4岁,两家的情谊是从父辈传下来的。

    上世纪50年代,甬库团结村还叫“莫玛铁热克村”,意为“一棵树”。彼时,放眼全村,到处都是高低起伏的戈壁沙包,一派荒凉。1961年,兰新铁路基本建成,王明银的父亲作为铁路职工来村子扎了根,和当地百姓一起开荒种地、修渠引水,年幼的王明银和同村的买买提·阿皮兹成了发小。

    “我们一起上学、一起玩,长大后一起挖水渠、种棉花,庄稼地里有活,两家人互相帮助。现在,我们的孩子们也亲近,这份感情已经传了三代人。”王明银笑着说。

    去一趟北京,是老哥俩长久以来的共同心愿。2010年冬天,两人决定趁着冬闲圆了这个梦。去北京前,王明银特意请买买提·阿皮兹回山东枣庄老家住了一周,向亲戚朋友们介绍自己的维吾尔族兄弟。

    风风雨雨60年,老哥俩是在互相帮衬中一起走过的。2016年,王明银身患重病要住院治疗,买买提·阿皮兹听说后立即拿出1万元给他,嘱咐他安心治病。“那时候正是春天,各家都没什么收入,我知道拿出这笔钱有多不容易,非常感动。”王明银说。

    2019年4月,买买提·阿皮兹一家搬进了浙江宁波援建的安居房,更让他开心的是,这次搬迁后,他和王明银成了前后屋的邻居。买买提·阿皮兹搬家时正值春耕,王明银放下地里的活儿,骑着三轮车到他家忙前忙后。买买提·阿皮兹说:“明银老弟身体不好,儿女也不在身边,住得近了,互相都是个照应。”

    从买买提·阿皮兹家出来,行走在甬库团结村石榴籽广场上,村党支部书记孙志宝对记者说:“和这老哥俩类似的故事,在我们村还有很多。村里各族群众都主动要求住在一起,这种嵌入式居住环境让大家关系更亲,也弘扬了民族团结的传统。”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在浙江省宁波市的援助下,甬库团结村建起了国家3A级景区,配套有巴扎、村史馆、石榴籽广场、大馕城、农业休闲观光园等。从“一棵树”到一个村,甬库团结村在几代人的共同奋斗、守望相助中,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村”、其乐融融的“幸福村”。2019年,甬库团结村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2020年“六一”儿童节,王霞(二排中)为社区的孩子们送上节日礼物。张君珍供图

    “爱心妈妈”王霞:

    让爱接力相传,温暖更多人

    在新和县,有一位71岁的“爱心妈妈”米合日尼沙·卡德尔,她还有一个为更多人所知的名字“王霞”。

    记者见到王霞时,她因为久病,即使拄着拐杖走路也显得很吃力,但她依然亲切地招呼着每个人。一直坐在她身边照顾她的,是她的汉族“儿子”栗续城。

    2012年,王霞和栗续城搬进同一个小区,你来我往中,两家人成了朋友。同年,栗续城遭遇车祸,年仅22岁就面临右腿残疾。恢复期间,栗续城拄着双拐卖水果维持生计,王霞时常关照他的生意。2016年,栗续城进行第二次手术不久,家庭发生变故,他要独自照顾3个儿女,本就脆弱的家庭雪上加霜。为了帮助栗续城振作起来,王霞帮他找到一份摩托车修理店的工作,还主动接他的孩子们放学,带回家照顾。

    “最难的日子里,我也曾想不开,是‘妈妈’开导我、鼓励我,还帮我找到了生活的方向。”说到这里,栗续城眼里闪着泪光。慢慢地,栗续城的日子有了起色。2020年3月,他自己的电动车修理店开张,王霞专程赶到店里祝贺,还送他一套工具。在王霞的感染下,栗续城也成了“热心肠”,有人到店里做些小修补他都不收钱。

    王霞帮助很多人迈过生活的坎,却少有人知道她经历过的难。15年前,一场大火把王霞的家洗劫一空,此后,她又遭受了女儿因病去世、儿子罹患癌症的生活重击。面对困境,王霞选择用爱来点亮生活。

    2012年,王霞发起组建“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成员由最初的8人发展到现在的300多人,先后举办了40多次爱心活动,帮助学生、残障人士、贫困户、孤寡老人等300多人次。

    王霞家所在的新和镇滨湖社区是一个多民族共同居住的社区,在她的带动下,各族居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帮扶慰问等活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王霞向新和县红十字会捐款3000元,还自掏腰包购买防护用品送给社区居民。很多居民自发加入这场爱的接力,为更多人传递温暖,提供便利。


拜城县团结小学结对学生共画一幅画,在课外活动中增进感情。文静摄

    拜城县团结小学:

    让团结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记者走进拜城县团结小学四年级4班教室时,全班学生正在教师彭莹的指导下合唱《新疆好》,以此拉开“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队会的序幕。

    彭莹是四川人,毕业后就在这里任教。“我们班有3个民族的孩子,大家关系都挺好。每天中午孩子们把从家里带来的食物和同学们分享,那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彭莹告诉记者。

    在拜城县团结小学,来自不同家庭、不同性格的各族学生一起学习生活,共同成长进步。借你一本书,帮我讲解一个生字,参加丰富的社团活动……细微之处,一颗颗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

    在学校操场,记者遇见了正在一起玩耍的珠拉莱·吐尔洪和解媛媛。两个女孩都读六年级,从一年级起她们就是好朋友,也是学校的“学生对子”。珠拉莱·吐尔洪是班里的第一名,常在学习上帮助解媛媛。“别看她当大队委雷厉风行,其实特别胆小,走夜路都得我送她好远,这是我们的‘秘密’。”解媛媛调皮地说。虽然即将毕业,但小姐妹早就相约要上同一所初中、同一所高中。

    互帮互助在校园里蔚然成风,老师“结对子”更是起到了示范作用。木朝霞是2020年4月从浙江温州来学校工作的一名援疆教师,她和维吾尔族女教师吐逊古丽·玉山结成了“师徒对子”。

    “无论是教学、教研还是工会工作上,木老师对我的帮助都很大。上次学校开展教学优质课大赛,我没有经验,是木老师一步一步指导我,最终我获得了全校二等奖。”吐逊古丽·玉山说。

    在教学中互帮互教,在生活中两人也相互关心。有一次,木朝霞生病,连续一个星期都是吐逊古丽·玉山陪她去看病。吐逊古丽·玉山还主动帮她代课,让她安心治病。

    让民族团结的春风吹进生活,把民族团结教育落到实处。拜城县团结小学校党支部书记何桂芝介绍,学校通过开展主题队会、社团活动、诗歌吟诵等活动和“六联谊”结对帮扶工程,让孩子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加深对民族团结的理解,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走出学校,晶莹的雪花飘落在南疆大地上,孩子们的歌声久久回响在记者耳边:“我们美丽的新疆,我们可爱的家乡……”

 

 采访手记】                                             

 

  涓滴之力汇洪流

 

    从库车出发,向西前往拜城,向南依次经过新和、沙雅,最后回到库车,地图上这个不规则的三角形,勾画了我此次阿克苏之行的轨迹。8天奔走于4个市县之间,从社区、村庄、农家院,到学校、工厂、商铺,一路走来,很多人把故事讲得波澜不惊,他们说,这里的民族团结“很寻常”,家家户户都如此,因为这就是阿克苏各族居民的日常生活。

    通过采访,我知道,独居老人邹秀芳是楼下邻居艾则孜·莫明的汉族妈妈,用一根拐杖敲铁门是她和“儿子”的专属“暗号”;阿孜古丽·哈斯木在左邻右舍的资助下上了大学,毕业后她毅然选择建设家乡,回到村里当起了村妇联主席;68岁的胡菊花在社区组织的结亲活动中,认识了5个姐妹,在她罹患癌症后,姐妹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齐心协力帮她渡过难关……

    在采访中,大家握紧彼此的手,讲述着难忘的故事,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这些不经意的细节、自然流露的情感,生动诠释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诠释了“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行走在南疆大地,民族团结的暖流纵横交织,汇聚成一部感人肺腑的“故事丛书”。在这部书里,有党亲切关怀的光辉,有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有各族儿女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身影。

    在一次次讲述中,在一句句感谢中,我无数次被感动。我看到,每个人都在用涓滴之力,浇灌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阿克苏,在新疆,在中国,每天都发生着无数各族同胞互帮互助的感人故事,这些“寻常”故事如涓涓细流,汇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