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民族移民村的小康路
来源: 梁晴 发布日期:2021-01-1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小河绕村潺潺穿行,果园成片橘子飘香,宽敞的水泥路将各屯串在一起,十多辆小轿车停放在各家门口,生态休闲旅游点开门迎客……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陈双村,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移民村。全村27个自然屯中有18个是移民屯,3285名村民中有移民190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7.8%,生活着壮、毛南、苗、水、瑶、汉、阿昌、布依等12个民族。各族乡亲在这里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守望相助亲如一家,凝心聚力共奔小康。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移民搬得来、住得下、有发展、能致富,村里的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了关键作用。”陈双村党总支书记韦炳录说。

  20世纪90年代,环江县驯乐苗族乡、下南乡等石山地区贫困群众和库区移民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搬迁到了陈双村。

  搬迁伊始,乡亲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习俗,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摩擦。

  “我们当时就和本地村民约法三章,凡是本地村民与周边群众发生矛盾纠纷,本地村民一概‘礼让三分’、一概‘主动回避’、一概‘主动报告’,坚决不把事态扩大。”韦炳录说,多年来,陈双村村两委始终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重要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各屯村民共商共治、邻里纠纷协商解决,不断健全村规民约,村里没发生过大的冲突矛盾,乡亲们在一起其乐融融。

  移民们刚搬来时,没钱发展产业,村干部们挨家挨户动员本地村民把移民征地补偿款存到信用社,为移民们贷款发展生产储备资金。“当年,全村一起存了300多万元移民征地补偿款到信用社,信用社马上发放了200万贷款,这笔贷款让移民们赶着农时种上了甘蔗。”韦炳录说,产业有了保障,移民从此在陈双村住得安稳,扎下了根。

  带动全村增收致富,带领大家共建家园,陈双村党组织赢得了移民群众的心,全村各民族群众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凡是村里有大事,党组织号召一声,各族干部群众都是一呼百应,我们村办成了不少实实在在的事。”韦炳录说。为解决全村饮水安全问题,2019年村党员们带领各族干部群众义务投工投劳,积极参与建设集中供水工程,经过60天的齐心奋战,山泉水通到了每家每户。

  这些年,在“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先锋驱动——产业带富”模式带动下,陈双村各族群众通过生产联营,产业日渐壮大,创建了环江花山果海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种植有砂糖橘、沃柑、红心香柚等特色水果6431亩。2019年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00元,其中有3个移民点的群众年人均纯收入从1995年的不足500元增长到了1.5万元。各族移民群众不仅在陈双村住得下来,还富了起来。

  在各民族同胞的传统节庆,陈双村都会组织各村屯文化活动联演,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艺联演不仅丰富了村里的文化生活,还增进了大家的感情交流,让大家在文化上相互欣赏、彼此认同。

  村民赵成行就非常喜欢参加文艺联演。“村中苗族的苗年、瑶族的盘王节、毛南族的分龙节、壮族的‘三月三’等节庆,我们都聚在一起联演欢庆,每年都要欢闹个六七场。”赵成行说。联演活动上,苗族的“芦笙踩堂舞”、毛南族的“傩戏舞”、壮族的“罗嗨山歌”等民族文化瑰宝轮番上演,各族同胞在欢歌笑语中加强了沟通,交流了感情。

  “除了在各民族的节庆进行联演,村里还开办广场舞大赛、砂糖橘节,各屯兄弟姐妹经常聚在一起,其乐融融。”赵成行说。

  由多民族村民组建的陈双村龙舟队,在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一举包揽女子组200米、500米以及男女混合200米、500米4个比赛项目的金牌,成为了村民们的骄傲。

  陈双村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民族团结硕果累累。2017年3月,陈双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9年12月,陈双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