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隆林:激发“团结力量” 共奔全面小康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林斌 韦丽诗 发布日期:2021-01-2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冬日暖阳里,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鹤城新区集中安置点的乡愁记忆馆前,一群身着各族服饰老人聚在一起,有的纳鞋底,有的做手工,脸上堆满了笑容。“这里比老家好多喽!”壮族大妈肖天生说,她老家在距离县城九十多公里金钟山自然保护区里,那里交通不便、生活艰难。想进城想脱贫的愿望,如今都实现了。

  2020年11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隆林与全区8个贫困县一道实现脱贫摘帽。肖天生的幸福生活,是隆林县各族群众决战贫困的一个缩影。

  新一轮脱贫攻坚5年来,立足“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隆林县强化党建引领,补齐基础短板,立足民生保障,提升产业就业,在多民族聚集区走出了一条民族团结和谐、产业兴旺的脱贫路子,各族群众真切感受到了“看得见的实惠”。

 

  聚焦民生  民族团结又富裕

   隆林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境内聚居着苗、彝、仡佬、壮、汉等5个世居民族,全县总人口42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1.2%。2015年底精准识别统计,全县共有贫困人口86599人,贫困发生率为23.57%,是广西4个极度贫困县之一。

脱贫致富和民族团结,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鹤城新区安置点就是实现两者有机合的重要载体。该安置点总投资13.8亿元,共建设51栋楼房,安置3372户14606人安置点有广场、旅游商业区、停车区、儿童乐园、社区医院、学校、幼儿园等配套设施

  其中,安置点专门建设了乡愁记忆馆。馆内苗、彝、仡佬、壮、汉5个世居民族图文介绍,有生产生活等实物展示。“记忆馆”记录了各民族历史,让大家记住乡愁;见证民族大团结,让大家共同开启新生活。

  脱贫攻坚的推进,各族孩子站到了同一起跑线。2020年9月,鹤城新区安置点内的罗湖幼儿园、第六小学相继揭牌并开学。学校设置了22个教学班,共有学生988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绝大多数。该县教育局长杨胜奇表示:“我们切实做到了全县各族人民同住一个家园,各族孩子共上一所学校、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聚焦民生福祉,隆林县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医疗卫生方面,全县16个乡(镇)建成16个卫生院,175个行政村建成村卫生室161个,并已投入使用。该县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参保补助政策,完善“一站式”工作,全县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社会保障方面,全县符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实现应保尽保,应纳尽纳。

 

  补齐短板  苗山彝岭换新颜

   隆林县根据行政村的贫困程度、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条件等差异,对照脱贫目标找差距,坚持问题导向。全县大力实施路网建设、饮水安全、农村危房改造、农网改造、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等工程,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弱项。

  2016年以来,全县实施通屯道路共1275条2497.58公里实施安全饮水提升工程1321处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450户,建设119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实施电网改造项目1448项,实现180个村网络通信。

  由县城新州往德峨镇至西林县,沿途的大山中聚居着苗、彝、仡佬等少数民族同胞,这里被称为“没有围墙的民俗博物馆”,是“赶圩归来阿哩哩”歌曲的诞生地。过去因为交通不便,这里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如今,再进德峨,从县城到每个村、每个屯寨,山间小道变成一条条水泥硬化路,车辆驶过山岗,远眺或俯瞰那些坐落在大石山林间的村寨,崭新的通村路蜿蜒入户

  走进水井村龙吓屯,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白蓝边的楼房,村头修建了文化广场篮球场和舞台。舞台前几个妇女随着智能手机播放的视频,跳起广场舞。“这几年变化最大,路通了,水通了,网通了,大家房子也都建起来了,生活方便很多。”水井村支书罗文新说。

 

  深挖特色  “民族的”享誉滇黔

   脱贫攻坚路上,什么样的产业适合隆林?

  “多民族聚居区,得照顾大家习惯和接受能力,否则就可能出现水土不服。”该县县长杨科介绍。全县落实“两黑一黄一清,三张叶子一株蕉”的思路,即养殖隆林黑猪、隆林黑山羊、隆林黄牛和清水鸭,种植桑叶、茶叶、烟叶和西贡蕉。这些产业因地制宜,脱贫效果明显,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6.45%。

  三冲茶业是隆林扶持的特色产业,目前有5000多亩高山生态茶园,形成了红茶、绿茶、白茶等一系列产品线,年产干茶100多吨。公司建立了以“公司+农户+基地+合作社”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群众发展。三冲村大平屯苗族群众王华明返乡到茶厂就业,当上茶厂主管,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工资,加上土地流转的租金,每年收入10万余元,不仅于 2018年顺利脱贫,建起了二层楼房。

  隆林少数民族服饰享誉滇黔。依托此优势,隆林引进专业公司制作和销售苗族、彝族等服饰。该县高凤民族服饰之前一直以作坊的模式生产,现有了生产厂地1000平方米。近3年来,公司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9户共25人参训,还间接拉动当地300多人就业。杨光玉是公司的老员工,她在公司主要负责画蜡,这是民族服饰制作的其中一道工序。她觉得很“得心应手”,“收入都是按计件来的,忙的时候,一个月有2000多元。”由于工作和收入都相对稳定,她家已经在去年顺利脱贫了。

  隆林还探索电商扶贫、直播带货等模式进一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帮助各族群众做到脱贫不返贫。

  (供稿: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委宣传部)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