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脚下的乡村“蝶变”
来源:新华社 高晗 丁磊 发布日期:2021-01-2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这是1月21日拍摄的吉木萨尔县头工街东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冬日阳光将新疆吉木萨尔县头工街东村气温提升至0℃,“憋”了半个冬天的村子显得格外美丽。沐浴着阳光,记者来到头工街东村,探访这座位于天山脚下的美丽新村。

  一排排灰顶白墙的中式风格房屋、四通八达的平坦柏油路、种类繁多的村民文化活动室……记者跟着村党总支副书记张发春走在头工街东村街道上,好似走进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这座从2016年开始建设的高标准、高水平宜居乡村,让村民享受到了现代化的高品质生活。

  吉木萨尔县头工街东村村民在家中看电视(1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提起头工街东村的变化,村民杨万里一个劲儿地竖大拇指。在家只穿一层单衣的杨万里看见穿厚棉衣的记者擦汗,细心地将电采暖温度调低。

  “采暖不用煤,阳光天天见,自从‘煤改电’后,一切都变了。”杨万里调侃说。 在他记忆里,以前一到冬天,家家户户都忙着运煤、添煤、清理煤渣子,院里堆满用来生火的树枝杂草,风一刮煤渣四处飞扬,村民自己都抱怨。

  卫生差怎么办?张发春道出村子“净化秘诀”:将村子网格化,把各路段划分到户,每家每户配备垃圾箱,村民间互相监督,保持卫生。

  吉木萨尔县头工街东村村民杨万里(右)和妻子在客厅聊天(1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此外,村子还下大力气清理整治畜禽粪污、坑厕、林带沟渠等农村卫生死角,安排垃圾清运车定期转运,村庄环境明显改善。

  如果说卫生清理是解决农村“面子”问题,那“厕所革命”就是解决“里子”问题。“以前农村用的都是旱厕,夏天臭、冬天冷,现在改成冲水厕所,干净不说,人也不受罪。”杨万里说。

  眼下包括头工街东村在内,全县所有行政村都实现了公厕全覆盖。

  吉木萨尔县头工街东村村民在家中浇花(1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村子美了,人们的精气神儿也足了。这两年,村民自发组建了两个文化活动队,取名“东方美”和“东方红”,每天文化活动不断。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村民,也会在清晨约着晨练。

  不仅如此,村民在建设美丽乡村时还规划了村史馆。二八大杠自行车、手摇风车、马鞍、旧地契、煤油灯……不同年代的老物件整齐码放在展示桌上。张发春告诉记者,这些“老古董”都是村民以前用过的东西,生活变化太快,他们想为乡村留住回忆。

  吉木萨尔县头工街东村村民杨万里在打扫房间(1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提高村民综合素质,打造传统特色村落,与周边北庭故城、车师古道等丰富优质旅游资源形成互动……在张发春看来,家乡依据自然禀赋和建设实际,打造既有“颜值”又有“气质”的美丽乡村,一定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吉木萨尔县头工街东村村民在打扫自家庭院(1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