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南县民族博物馆:传承历史文脉 诠释民族团结
来源: 肃南县民族博物馆供稿 发布日期:2021-02-1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肃南县民族博物馆举办“流动博物馆进学校”活动。肃南县民族博物馆供图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坐落于祁连山北麓,生活着裕固、汉、藏、蒙古、回等19个民族。这里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融,各族群众守望相助、休戚与共,不断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肃南县民族博物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宣传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在做好民族文物工作的同时,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2014年,肃南县民族博物馆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近年来,博物馆充分发挥基地作用,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生态文明、推动乡村振兴、补齐民生短板、促进民族团结等发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完善设施,打牢工作基础

    肃南县民族博物馆始建于1996年,2008年被列入全国首批免费开放的博物馆,2014年新馆竣工开放。长期以来,该馆致力于文物的征集、收藏、研究和展示,是肃南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基地。

    馆内常设中国裕固族、和谐家园、肃南自然资源、肃南历史文物4个基本展览,配有2个临时展厅、1个社会教育活动室和办公区。展览通过实物、文字、图片、音视频、沙盘等多种展示方式,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介绍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历史和各民族文化习俗、生产生活。馆内专设自然资源专题展厅,全面展现肃南县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等,深刻诠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多年来,肃南县民族博物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通过挖掘、征集、捐赠等渠道不断充实馆藏数量。目前,馆藏历史、革命、宗教、民俗等各类文物1409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1件(套)。

    肃南县民族博物馆积极向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创新“文物+旅游”展示交流方式,打造民族文化旅游亮点,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甘肃周边及中亚各国民族研究与交流的重要平台,为进一步宣传中华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了贡献。

    拓展平台,丰富宣传载体

    清代康熙皇帝御赐裕固族七族黄番大头目龙袍、清代乾隆皇帝御赐马蹄寺龙袍、汉代青铜连枝灯、北魏泥塑飞天头、唐代吐蕃金壶……打开肃南县民族博物馆微信平台,在“馆藏精品展厅”点击相应的文物,不仅能看到较为详细的介绍,还能听到讲解。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和网站设计了虚拟漫游全景看展、互动导览、语音讲解等栏目,观众可直观地了解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及珍贵的文物资源。肃南县民族博物馆还把收藏在展柜和库房里的“历史”和“文化”搬了出去,将文物展览办到了校园、军营、社区和偏远乡村,办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开拓更多渠道。

    肃南县地广人稀、山大沟深,基层农牧民群众很少有机会参观博物馆。2003年起,肃南县民族博物馆以展板形式办起了“流动博物馆”。博物馆工作人员深入农村牧区,为农牧民群众讲解肃南历史文化、馆藏历史文物,开展文物征集工作等,将文化服务送到农牧民群众身边。博物馆以送展下乡为平台,将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惠民举措、脱贫攻坚、生态保护等多方面的知识贯穿其中,通过耐心细致的讲解、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升各族群众文化素养,在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补齐民生短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该馆举办流动博物馆“五进”活动360多场次,受到广大群众好评。

    创新形式,深化教育内涵

    肃南县民族博物馆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工作要求,创造性地发挥文物藏品的教育功能,把民族团结进步与文物保护、博物馆文化建设有机融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结合青少年教育特点,坚持“馆校共建”,加强与各级各类学校的联系,将博物馆作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策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博物馆课堂和社会教育活动,帮助青少年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课外生活,激发各族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热爱。该馆先后举办了“五彩斑斓话刺绣”“以物话史·文物进课堂”等别开生面的社会教育和课堂教育活动,丰富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第二课堂”。

    为了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肃南县民族博物馆积极邀请省内外兄弟博物馆来馆进行交流指导,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培训,就文物保护与传承、新时代民族文化场馆如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等话题进行交流,努力使博物馆教育之路行稳致远。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