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喜的“云上”挠阁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赵阳、柴婷 发布日期:2021-03-0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挠起!”郝来喜的挠阁“云直播”表演开始了!

  踏着鼓点儿,和着丝弦儿,郝来喜和儿子郝永俊冲着手机镜头,挠起了心中的仙阁儿。10岁的孙子郝锦程手握直播“神器”,紧跟着他们的步伐,不时向网友介绍着:“‘云上’挠阁,云过年!这是来自山西代县的非遗表演挠阁,我们祖孙三人与大家云上欢庆元宵!欢迎大家多多点赞哟!”

  郝来喜是代县峨口镇郝街村人,也是峨口挠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小受父亲影响,他五六岁开始接触挠阁,至今已近七十年。

  “挠阁”,为晋北方言。“挠”即抬起,“阁”为儿童。峨口挠阁是流传于雁门关内外的一种“百戏杂艺”,有上千年传统,被誉为“无言的戏剧、空中的舞蹈、流动的杂技、鲜活的雕塑”,过去在打仗前表演用来鼓舞战士们的士气,平日里表演是祈祷来年的五谷丰登,是边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难过年”。闹“红火”、耍社火作为元宵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被群众广泛接纳,世代相传。

  每年元宵节,挠阁都是当地人闹“红火”的主打项目,也是郝来喜宣扬挠阁文化的好时机。粗犷的舞步,质朴的音乐,经过1700多年岁月洗礼的挠阁,更像是穿行在漫长历史长河里的时光剪影。

  挠阁架子由生铁打造,重十五公斤,大多数已经使用了数十年。架子上的鸟兽、花卉、高粱玉米、大红辣椒等造型,需每年重新装饰,力求崭新艳丽、花团锦簇的效果。“初七、初八就开始准备了,砍河柳、练锣鼓、备衣服……”郝来喜自豪地说,“一般从正月十三开始,连着演四天,那个时候大街上人挤人,十里八乡的人都来看热闹!”

  然而,因为疫情,当地已经两年没有举办春节期间的群众性文艺活动。“心里感觉空荡荡的。”郝来喜感慨道。

  看到孙子在家中上网课,郝来喜萌生了通过网络直播表演挠阁、传播非遗文化的想法。“就地过年,没回老家,看到直播,乡愁涌上心头,我落泪了!”“从来没有见过,希望有机会可以亲眼见到!”“老爷子老当益壮,技术高超”……看着网友们的留言,郝来喜一家子既感动又兴奋。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云直播既符合疫情防控对群众活动的要求,也让老百姓能够欢欢喜喜地过个非遗元宵节。”郝来喜说。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