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用足非遗资源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来源:贵州日报 杨正海 发布日期:2021-03-1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黔东南州用好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两个宝贝”,加快打造国内外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把文化和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旅游产业已成为推动全州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力引擎。

  据统计,黔东南州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3项72处。

  作为非遗宝地,如何利用和开发好这些珍贵资源,做到文旅资源“互存互融、共促发展”,是黔东南州不断探索的命题。

  “非遗+品牌”

  优化旅游产品供给

  为推动民族文化与旅游资源协同发展,黔东南结合银饰、刺绣、蜡染、芦笙、竹编、民族服饰等非遗资源,培育了一批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非遗企业,打造了一批知名的非遗旅游商品品牌。

  “舞水云台”系列民族工艺产品、“蝴蝶妈妈”系列家居产品、黔森源竹编系列手工制品、思州石砚、亮欢寨酸汤、丹寨国春银饰、宁航蜡染、石桥黔山古法造纸、苗族泥哨、侗品源蜡染、珠瑶瑶浴等非遗系列品牌已经在文旅市场上崭露头角。

  2020年2月,黔东南州丹寨县丹寨宁航蜡染有限公司的系列产品登上伦敦国际时装周的舞台,向全世界展示了苗族蜡染技艺的独特魅力。10月,以黎平县黄岗村侗族大歌、侗布、侗戏、侗族牛腿琴、琵琶琴、打糍粑等非遗元素为主要体验内容的黎平“侗族非遗深度体验游”入选全国12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

  “非遗+节庆”

  凸显原生态民族旅游特色

  每逢节日,热情豪放的酒歌、山歌伴随着苗家、侗家自制的银冠、银角、银花、银项圈等盛装,踩着震人心魄的铜鼓、芦笙节奏,汇集成多彩的歌舞海洋。“百节之乡”名副其实。

  近年来,黔东南以举办舞龙嘘花节、苗族姊妹节、苗年、侗年、独木龙舟节、仰阿莎文化艺术节、侗族大歌节等非遗和民族文化节庆活动为契机,以丰富的民族文化展示活动为载体,积极打造凸显民族旅游特色的旅游精品线路和产品,吸引海内外涉旅企业和游客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不断撬动该州文化旅游市场。

  “非遗+研学”

  彰显文化旅游新魅力

  黔东南州结合非遗资源优势和布点分布情况,评选、公布了一批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非遗传承展示中心(基地)、非遗传习所,并依托这些非遗场所串点连线,开辟非遗研学旅游精品线路,大力发展非遗研学旅游。

  目前,黔东南州非遗技艺、歌舞类等项目研学旅游已有一定规模。丹寨卡拉村的鸟笼制作技艺、石桥村的古法造纸,台江塘龙村、雷山麻料村的银饰锻造技艺,雷山猫猫河村、台江红阳村、长滩村的刺绣、织锦技艺,黎平黄岗村、从江小黄村的侗族大歌等一批非遗研学基地、传习所,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研学。

  据悉,“十三五”期间,黔东南州旅游累计接待游客4.83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03.05亿元。非遗资源已成为推动黔东南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巨大优势。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