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民居: 一部历史与文化的交融史
来源:中国民族报 杨蜀艳 发布日期:2021-03-3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照壁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是白族民居建筑艺术的一大景观。 杨蜀艳摄

  飞檐高翘的白族民居,远远看去有振翅欲飞之势。 图片来源于新华网

  玉洱银苍的山水之间,云南大理各族群众创造了灿烂多姿的民族文化,传统民居就是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白族民居是白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大花园中引入注目的奇葩之一。

  白族民居是白族群众为适应自然地理、气候特点及传承生活习俗所创造的独具风格的建筑形式,从选址到营造,从室内到室外,从整体空间到细部装饰,无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民族文化的精粹。

  白族建筑

  在文化交融中传承发展

  大理历史悠久,白族建筑是其发展历史进程的记录者之一。剑川海门口遗址发现的干栏式建筑聚落遗存,其规模在世界上也为罕见,为研究我国史前聚落类型提供了宝贵的实例。沉睡地下近3000年的木桩和构件,充分说明白族先民很早就掌握了木构建筑技术。

  历史上,白族人民一直不断吸收借鉴中原建筑文化与外来文化,并结合地域、民族实际,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白族建筑文化。

  早在战国时期,楚人庄蹻起义失败后带兵进入云南,同时也带入了楚国及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和建筑技术。汉武帝时期,汉朝在云南地区设置了益州郡,期间,云南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较快,建筑业也得以进一步发展。在中原地区的影响之下,洱海地区开始使用砖瓦,房屋构造得以升级和完善。

  唐朝时期,由于与中央王朝关系密切,大理地区与中原地区文化的交流愈加频繁。南诏时期,干栏式建筑逐渐发展成砖瓦建筑。此时大理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王公贵族大兴土木,建造宫殿,拓展城镇规模,建筑水平得以充分提升,大厘城、太和城等著名城邑都是在这个时期兴建起来。彼时,许多来自成都等地的工匠,带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工艺技术。南诏的宫殿城邑等的建造深受唐代建筑的影响,比如飞檐翘角形宫殿,就与唐朝的兴庆宫相似。

  宋朝时期,大理地区建筑技艺日臻成熟,曾建造许多规模宏大的宫殿和城池,给后人留下多处古遗址。

  元朝初期,中原地区大量移民迁往大理地区,带入了先进的建筑和装饰技艺。元、明、清三代,随着政府广设学校和大批移民的到来,白族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就更深了,儒家思想也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就包括融入建筑之中。

  白族民居

  承载丰厚的人文内涵

  白墙青瓦、古朴大方的白族民居依山傍水,青山绿水之中,蓝天白云之下,白族群众的生活如诗如画。白族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装饰,承载着丰厚的人文内涵。

  由青瓦白墙、照壁、门楼组成的白族民居,加之绿树掩映、流水潺潺的周边环境,使白族村寨达到清新、亮丽、天人合一的境界。白族村寨的选址、布局,处处体现了白族群众关注周边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点点滴滴都是白族人爱美爱生活的体现。千百年来,他们细心地保护自然景观,也认真地创造着人文景观,用独特的方式世代演绎着、传递着他们的人生哲理。

  白族民居中,“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是典型的建筑形式。“三坊一照壁”基本结构同于中原建筑的三合院,大门一般位于院落的左前方,从大门进到中心院落,正对着正房的白色墙壁就是照壁。“四合五天井”则源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白族民居通常以三开间为基本单位,称为“坊”,四合院是由四坊屋子组成的一个正方形合院,中间为天井,主房和面房分别带两耳,称“漏廓”,每个“漏廓”留一个小天井,总共形成五个天井,所以也称“四合五天井”。

  除了建筑形式独具特色,传统白族民居还特别重视装饰,大门是重点装饰部位。白族民居门楼顶部精美轻巧,结合泥塑、木雕、大理石屏、石刻、彩绘、凸花砖和青砖等材料建成飞檐翘角模式,门柱多配以白族民居建筑彩绘(淡墨画或诗句)。整体造型端庄大方,又因书画的细节而秀美文气。

  白族民居的一大特点就是每家都有一面洁白的照壁,照壁大多集“风水墙”“文化墙”“采光墙”等特性于一体,是白族独特的文化现象之一。照壁一般位于主房的正前方,正对着堂屋。有的照壁附在整体房屋的一角,比如入口的天井中,小巧精致,有的则立在村口,有风水墙之寓意。壁顶以青瓦覆盖,四角微翘。照壁正中,或镶上一块圆形的彩花或黑白花大理石,一般有题字,黑白分明,神采飞扬,使庭院大为增色。

  白族民居的墙面分为山墙和院墙。山墙上一般都有腰檐,腰檐以上的装饰既有黑白灰为主色的山花图案,也有淡雅秀丽的彩色装饰画图案,或用泥雕或直接绘在墙面上。正房走廊尽头的墙面也是装饰的要点,多数可见的是圆形大理石镶嵌其中,并依照大理石的纹路题字。

  书画艺术

  白族民居活的灵魂

  书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通常被建筑艺术吸收、融合,形成了兼容并蓄的建筑类书画文化。在白族民居建筑装饰中,书画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元素。

  白族民居中所用的装饰书画题材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常见的有动物、植物、山水、诗句以及历史神话故事等。

  龙的图案在白族民居中随处可见,寓意富贵、吉祥。白族群众还喜欢有着美丽身姿和美好寓意的动物,比如鹤、公鸡、鹿、麒麟等。松、竹、梅一直是文人骚客所爱,也频频出现在白族民居装饰中。同样,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象征富贵美好的牡丹,以及花中隐士菊花等都是装饰素材。有多子意义的石榴、葡萄,长寿标志的蟠桃,福禄象征的葫芦等,因为不俗的含义也往往出现在白族民居书画装饰中。

  在大理白族民居装饰画中,有大量的水墨及彩色的山水画,别具中国传统画韵。在青山绿水的陶冶中,白族人坦然于生活的艰苦,苦中作乐,积极进取,这种生存的哲学在建筑彩绘山水图画中也有表现,表达出了超然物外、隐逸山水、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思想。白族民居中,山水风景题材的绘画一般用于照壁两侧或阁楼一侧,多由田园风光、高山峡谷、小桥流水这几种图案组成。

  白族文化包容开放,善于向其他民族学习、吸纳优秀成果,大理白族民居文化就是鲜明反映。在白族民居中,人们大量使用中国传统诗词、谚语和书法题字。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文化墙的照壁,通常雕刻或绘制精美的图案,照壁中心有四字题字,如“延年益寿”“富贵吉祥”“清白传家”“百忍家风”“南诏宰辅”等。这些题字或表达美好祈愿、高雅情趣,如“上若善水”表达了主人的哲学理念,“修身齐家”“风流翰苑”“书香世美”表达主人的追求和向往;或带有寓意典故,代表主人家姓氏、表达家风家训,如“琴鹤家风”“琴鹤之声”是指赵姓人家,其典故出自宋神宗的侍御史赵抃,此人刚正不阿,为人正直;“清白传家”“清白家声”则为杨氏家族,其典故来源于东汉大臣杨震,他一生清白,清廉为官;“青莲遗风”则是指李姓人家,因李白号“青莲居士”。这些白族民居照壁上常见到的题字寓意深刻、代代相传,是中原“堂号”文化在白族地区的融合。

  此外,题字还有其他丰富的意蕴,“玉洱银苍”“风花雪月”“苍洱毓秀”就是自然环境和生活氛围的写照。

  建筑艺术往往起源于实用。白族民居正是实用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体现,不但适宜居住,也与风花雪月一同构成美丽的风景线,水墨画般地存在于中华大地之上。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