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西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来源:中国民族报 □ 方堃 张文杰 发布日期:2021-03-3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新基建”不仅能拉动数字经济创新、孕育新的建设需求、吸引更大规模投资,在供给与需求之间形成正向循环,还有助于加速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激活现代产业发展新动能。西部民族地区应把握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建设,提高偏远地区信息化水平,通过“新基建”拉动有效投资,刺激经济增长,赋能区域经济大循环。

  推进三链耦合,创新驱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一方面,要提升西部民族地区产业链完整性。对产业链主体在国内的,以大企业为抓手,通过引资补链、引资扩链等方式,将产业链延伸至包括设计和销售在内的全过程全周期;对产业链关键环节在国外的,发挥企业比较优势,解决“卡脖子”难题,通过向下或向两端延伸,将产业链集中在本地并予以重构,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要尽快补齐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短板,加强技术自主研发,集中优势力量推进科研协同攻关,增强科技创新硬实力,为完善内循环产业链作出贡献。

  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资源富集区,要强化资源战略储备,保证原材料供给充足。龙头企业要适应供应链重组要求,顺应数字经济大发展趋势,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要推动制造企业与物流供应链企业融合发展,通过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信息等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保障供应链安全,系统提升和优化供应链管理能力。

  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发挥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的枢纽功能和资源聚合作用,强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产业化等创新链条的衔接。组建供应链创新联盟,搭建精准对接服务平台,推动高水平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攻关,加快成果转化落地。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制,营造创新环境,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创新引领西部民族地区产业体系迈向中高端。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

  西部民族地区拥有沿边区位优势和开放开发空间大的后发优势,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大有可为。

  要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深度服务和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对外开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向规则制度型转变。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开放制造业,逐步放宽服务业准入,提高采矿业开放水平,加强农业开放合作。鼓励企业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在境外投资经营中履行必要的环境、社会和治理责任,打造品牌效应。支持西部民族地区按程序申请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支持区域内企业开展委内加工业务,加快优势明显的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步伐,拓展国际新兴市场。

  西部民族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要依法依规先行先试,探索建设适应高水平开放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经贸制度体系,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增强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要增设国家一类口岸,完善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布局,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构建内陆多层次开放平台,建成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西部民族地区从对外开放腹地走向对外开放前沿。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闫若之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