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新平著《宗教学新论》文丛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专家学者畅谈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宗教学学科体系
来源:中国民族报 记者蓝希峰 发布日期:2021-04-0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3月31日,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卓新平著《宗教学新论》文丛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该文丛的出版,畅谈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宗教学学科体系。

  《宗教学新论》文丛总结了作者40年来研究宗教的学术成果,包括《经典与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唯真与求实——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之探》《宗教学史论》等12部著作,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如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人口学、宗教学、心理学等,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 宗教学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11个学科之一。

  出版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表示,该文丛的出版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我国宗教学的学科体系建设,增进宗教理解和交流,向世界讲好中国宗教研究的故事。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出席座谈会并作主旨发言。叶小文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中华文明长期演进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民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以及精神品质。中国是一个讲求“和合”文化的国家,主张“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对各种文化兼容并包,自然也包括对若干宗教经典、教义,宗教道德、艺术中所积累的人类生命繁衍的文化信息,所渗透的历史积淀的体验和哲理,所孕育的民族优秀文化因素,所镌刻的人类精神文明发展轨迹的兼容并包。这部学术著作,正是力求从文化角度对宗教作全面深刻阐释,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宗教现象的认识,夯实文化基础和坚定文化自信。

  作者卓新平说,当前,我国宗教学发展的重大任务,就是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宗教学。该文丛是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指导下,梳理宗教学的历史和宗教学的体系,探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以期为中国特色宗教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郑筱筠,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杨慧林,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长张志刚,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专职教授李秋零,中央民族大学宗教研究院院长游斌等数十位专家学者作了发言。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宗教学新论》文丛是作者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指导下,根据中国宗教和文明传统的实际,吸收世界宗教学的最新理论,进行综合创新的成果,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宗教学学科体系的努力探索。

  卓新平,土家族,1955年生于湖南慈利。1981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系哲学硕士学位;1987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至201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自2001年起任中国宗教学会会长。2008年起任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2014年入选首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出版个人学术著作32部,合著及主编著作数十部,发表学术文章500多篇。

《中国民族报》(2021年4月6日 07版)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_mzb@163.com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