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劳动”还是“追求美好生活”?——新疆籍工人内地务工情况调查
来源: 尼罗拜尔·艾尔提 陈宁 发布日期:2021-04-0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 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在内地企业务工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存在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报告”中所提出的“再教育““强迫劳动”“监视”。

    ■ 劳动力转移不仅提高了新疆各族群众的收入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提高职业技能和语言能力等提升了其个人价值,更重要的是转变了思想观念,有效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

    ■ 企业为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提供了较有竞争力的工资收入。



 

——  序  ——

    2020年4月,笔者在新疆开展田野调研查阅有关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资料时,偶然读到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发布的一篇所谓“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通过解读中文资料、卫星影像、学术研究成果及媒体报道等二手资料,对3家雇佣新疆维吾尔族工人的企业进行了个案研究,认为一些中国境内的工厂正在使用被强迫的维吾尔族工人,并称这一用工行为“污染”了全球供应链。

    无论是作为新疆本地人,或是社会科学领域的青年研究者,笔者认为这篇报告的指控是十分荒谬且令人震惊的。当今世界,任何形式的“强迫劳动”都是不能被接受的,“强迫劳动”既不符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也得不到道义上的支持。这直接促使笔者决定就“强迫劳动”的指控进行实地调查。

    具体来说,本研究使用焦点小组访谈、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方法,对广东省5家聘用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的企业进行了调研(其中包括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报告中提到的2家企业),共计访谈了包括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在内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70人(受访人自由选择使用他们习惯的语言接受访谈),参与观察了5家企业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希望能够用一手调研资料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新疆籍少数民族群众为什么到内地企业务工?

    2.新疆籍少数民族群众在内地企业务工的工作及生活情况如何?

    3.到内地企业务工对新疆籍少数民族群众有什么意义?

    4.这些少数民族群众对未来又有怎样的计划?

    以上述问题为指引,本研究从新疆籍务工人员的视角出发,试图描述并还原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在内地企业务工的真实情况,为研究新疆籍务工人员的劳动与就业提供一个本土视角。

 

    出疆务工原因:

    这5家企业的新疆籍少数民族职工均出于个人自由选择到企业务工,包括受宜居的自然环境、高薪的工作机会、优质教育资源的吸引,受家人和朋友的影响,或将出疆务工作为开阔眼界的机会等

    澳大利亚战略研究所的报告提出,新疆维吾尔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群众在内地企业务工是在被逼迫、受威胁下进行的“强迫劳动”,而非出于个人的自由选择。在访谈中,我们首先想要确定的是这些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为什么要到广东务工?

    研究发现,这5家企业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均出于个人自由选择到广东务工。他们选择到内地企业务工的原因较多,包括受宜居的自然环境、更高的收入吸引、希望和家人朋友在一起工作、希望给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作为开阔眼界的机会等,各类原因占比如图1所示: 

图1: 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在广东省企业务工各类原因占比

    下面将具体描述访谈中较为集中的三方面原因:即受自然及社会环境吸引,高收入吸引,家人朋友介绍。另外有13%是受教育资源吸引,8%是为了学习语言和技能,5%是期望能够借此机会开阔眼界,笔者将其放置在社会环境吸引方面进行分析。

    1.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人口学中的推拉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和人口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人们可以通过搬迁改善生活条件。于是,在流入地中那些使流动人口生活条件改善的因素就成了拉力,而流出地中那些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就成了推力,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于人口迁移。研究发现,内地更优质的社会经济条件、更宜居的自然环境成为吸引新疆籍少数民族群众前来务工的“拉力”。

    受访人1(柯尔克孜族):“我们是自己报名的,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来,知道自己能去了就很开心。”

    受访人2(塔吉克族):“我是莎车县的,从新疆农业大学电力专业毕业后就到这边实习了,增加了收入,开阔了眼界,最主要是想感受一下这里的发展。”

    受访人3(哈萨克族):“我有梦想去一趟海边,听说能到广东来打工,我就报名了。假期的时候我去深圳看了海,以后还想去海南看看。”

    受访人4(维吾尔族):“我的家在和田那边,下土真的很严重。广东就太干净了,一年四季都是温暖湿润的,脸上都不用擦油。”

    多数受访人在聊到回家乡后是怎么跟身边人讲述自己内地务工的经历时,都会提到内地的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这是他们会重点夸赞的部分。此外,所有的受访人都表示,他们会向家乡亲友介绍所在企业十分可观的薪酬待遇和较为轻松的工作内容,并建议他们有机会也要出疆务工。

    2.高收入的吸引

    笔者调研的5家企业,474名新疆籍少数民族职工的实发工资在4500元至5500元/月之间,人均月收入为5010元。其中35%的人工资约为4500元/月,40%的人工资约为5000元/月,19%的人工资约为5500元/月,另外有2家企业6%的工人(加班和夜班较多或岗位技术含量较高)工资可达到6500元/月。同时,5家企业都配有新疆籍少数民族厨师,厨师平均工资为3500元/月。也就是说,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的年收入约为49500元至71500元,人均为55110元(以一年工作11个月计算,因为工人每年有1个月回家乡休假),即便是工资最低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厨师的年收入也可达到38500元。 

图2: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在广东省企业工资收入情况

    根据《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0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6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22元。从中不难看出,在广东务工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的人均年收入不仅远远超过家乡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甚至也超过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收入的吸引成为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选择到内地务工的主要原因之一。

图3:在广东省务工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收入与新疆居民收入对比

    受访人5(维吾尔族):“我是2018年和丈夫一起来的,那时候我在村里听到有招人到内地打工的消息,我就特别感兴趣。因为我以前在县上的餐厅做服务员,每个月工资2000元,丈夫是做金饰的学徒,每个月最多有1500元,所以没有多少积蓄。当时听说在内地每个月最低也有4000元,我们就报名了。现在我每个月工资都在5000元以上。”

    受访人6(柯尔克孜族):“在阿克陶县我们主要在山上放羊,我们家8个人,哪有那么多羊要放,像我这样没上过多少学的只能打零工、干体力活。体力活每天最多也就150元,得每天到市场上去抢活。内地招人的时候说每月最低工资4500元,我们是签了合同才来的。在这里工作也轻松,一个月最少有5000元。”

    受访人7(塔吉克族):“我来这儿快1个月了,以前听朋友说在广东工作好、收入高,这次就带着妻子一起来了,上个月工资还不错,加上夜班费有4500元。”

    另外,在内地务工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也会在亲友之间打听各企业的工资待遇和岗位情况,并自由选择到经济收入更高或者有自己更喜欢工作的企业务工。

图4:从青岛电子厂辞职到广东来务工的新疆塔吉克族工人(左)在讲述她的务工经历

    受访人8(柯尔克孜族):“我之前在东莞的一个鞋厂打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厂子让我们干两天休三天,收入一下子就不如以前了。我在这边的厂里有亲戚,就跟他打听了一下工资,所以上周就来了,跟我一起来的有4个人。”

    受访人9(塔吉克族):“我2016年就出来打工了,一开始是去青岛的电子厂打工,因为我哥哥在那边工作。在青岛每个月能有4000多元,但干活要一直坐在那低头缠铜线,这对我来说太无聊了。在这里的工作岗位灵活一些,没有那么无聊。”

    A企业人事部门的负责人带我们参观生产线时,有两个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看到负责人,就停下手上的工作询问最近还招不招人,说有3个在东莞打工的人想过来。负责人表示可以,并留下了联系电话。在B企业员工餐厅和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一起吃饭时,一起聊天的工人接到电话后表示,他需要去车站接一个刚从其他企业辞职过来的朋友。

    3.家人朋友介绍

    研究发现,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到内地务工的另一个原因,是受到有出疆务工经历的家人、朋友影响。这些积极的信息来自身边可信任的人,使得出疆务工的意愿更加强烈。调研中,有近三分之二的工人是夫妻、家人或朋友一起来内地务工。

    受访人10(柯尔克孜族):“我们家有9口人,5个都在这个厂,一开始是我爸爸和哥哥过来的,他们干了一年后说这边条件好、也能存上钱,就带着我妈妈还有我和妻子过来了,我们在这里快3年了。”

    受访人11(塔吉克族):“这是我第二次来,2017年我跟哥哥一起来。我干了一年就回去了,这次我和4个朋友一起来,我跟他们说了这边的环境、工厂的活和工资,他们就跟我一起来了。”

    受访人12(哈萨克族):“我上次来在这干了半年,今年又回来了,这次是和妻子一起来的。上次我们6个朋友一起过来,有4个人赚够了钱想回去,我们便一起回去了。这次我和妻子打算多干两年。”

    总的来看,新疆籍少数民族职工主要是在内地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环境、高薪工作机会的吸引和家人朋友影响下自由选择出疆务工。从他们的务工经历中可以看到,他们完全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务工的地点和期限,其中薪酬待遇和工作环境成为影响务工选择的主要因素。

 

    工作和生活:

    这5家企业的新疆籍少数民族职工各项劳动权利都得到了充分保障,在企业有宗教信仰自由、使用本民族语言和文字的权利、可以自由选择住所及清真饮食

    参与式观察、访谈及记录等调查研究方法正在被学者普遍使用。本研究选用的研究方法,是从微观层面观察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在内地企业务工的日常生活。这一部分笔者将用深描和展示访谈内容的方式,呈现5家企业中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的日常生活。

    1.工作的一天

    在内地务工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每天工作时间大多为8个小时(部分技术类岗位工作时间更短),分为白班和夜班。企业订单较多时,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有额外的加班,除了加班和夜班有额外的工资和补贴,技术类岗位也有绩效工资。虽然这5家企业生产的产品各不相同,但生产一线工人每天的工作日程基本相似,因此描述中不做单独区分。

    受访人13(柯尔克孜族):“每天的工作时间是早上8点到12点,下午3点到7点。最近厂里订单多,基本上每天都有2个小时的加班,加班有单独的加班费。上夜班的话,晚上11点还有一顿饭和休息的时间。如果这个月我上的是白班,下个月就上夜班,如果你不喜欢夜班也可以不上,但夜班工资高一些。”

    受访人14(哈萨克族):“大家的工作时间都差不多,算上加班有10个小时,但有的技术类岗位,我们有几个老乡在那边,有时候就干三四个小时。”

    焦点小组访谈结束后,笔者在各企业生产车间、员工餐厅、职工宿舍和工人租住的家中继续开展调研。一是为了能与更多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二是为了能够参与观察到他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全貌。

    调研发现,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在内地务工期间享有宗教信仰自由、使用本民族语言和文字的权利、可以自由选择住所,如免费的集体宿舍、廉价的夫妻房或自费租房等。企业为照顾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的饮食习惯,提供清真饮食。

    调研中涉及的5家企业都为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免费提供集体宿舍,一般为2-4人/间,亲友多愿意选择住在一起。集体宿舍配有独立卫生间和浴室,也装有空调、自动洗衣机等家电。对于夫妻工人,企业会提供免费或廉价(100元/月)的夫妻房,也有一些工人选择在工厂附近租房居住(300-400元/月)。

    受访人15(柯尔克孜族):“厂里为我们安排夫妻房,不用交房租,只交水电费就行了,也有的人在附近自己租房子,每个月三四百元,也不贵。”

    受访人16(维吾尔族):“我们的宿舍条件很好,有空调有浴室,想做饭也可以。还有夫妻房,男方、女方各付50元,总共100元,水电费都包含在里面了。”

    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喜欢用带有民族风格的装饰布置住所,调研中很多人主动展示了他们从新疆带来的民族服饰,表示在庆祝节日或者企业组织活动时会穿,还给笔者看了他们在庆祝古尔邦节等节日时的照片。

    饮食方面,笔者在3家企业和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一起吃了工作餐。调研当天,A企业的午餐是碎肉抓饭加煮鸡蛋,B企业的晚餐是米饭加大杂烩菜,C企业的晚餐是肉汤鸡蛋面条。

    受访人17(哈萨克族):“工厂里食堂的饭菜是免费的,厨师也是从我们家乡那里请来的。”

    受访人18(柯尔克孜):“我们的宿舍、食堂环境都好,想来这家工厂工作的人挺多的。”

    除了在职工餐厅用餐外,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平时下班后也会到周边的餐厅和烧烤店聚餐。

    受访人19(柯尔克孜族):“我们厂旁边就有一家阿图什拌面馆,拉面做得很地道,我们有时候就到那去。”

    受访人20(维吾尔族):“有个和田老乡开的烧烤店,生意可好了,我们经常去他那吃烤肉。他们的羊都是自己养的,现宰的肉做烤肉很好吃。”

    2.休息日与节假日

    根据企业生产情况的不同,调研的5家企业每周有一至两天的休息日,员工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请事假、病假。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依法享受休假的权利。如果因企业原因加班,企业会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向工人支付3倍工资。

    受访人21(哈萨克族):“休息时我会到周边转转,从这坐公交车40分钟就能到巴扎那样的地方,有好多商场。”

    受访人22(维吾尔族):“休息的时候我喜欢去旁边的温泉度假乐园,我们厂员工去有半价优惠,才60多块钱。以前厂里还组织我们一起去海边玩。过新年时工厂有庆祝活动,我们会准备集体舞之类的节目和大家一起演出,还会参加篮球、拔河比赛之类的,拔河比赛我们每次都能拿第一。”

图5: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参加企业文艺活动

    除此之外,在新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各企业也会安排庆祝活动。

    受访人23(柯尔克孜族):“古尔邦节、肉孜节都会庆祝,厂里有专门的经费,会搞一些庆祝活动。过节的时候我会穿民族服装,我们也会表演一些节目,跳跳舞、唱唱歌之类的,和在家的时候一样。”

    受访人24(维吾尔族):“春节、端午节、国庆节都会放假,我们是第一批来这里的,那时候厂里可能不知道我们的节日(古尔邦节、肉孜节),快过节的时候我们说了,负责人就拿出电脑搜索,才知道原来新疆有这么个节日,随后就准备了各种吃的,从肉到水果都会提供。”

图6: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在内地企业庆祝古尔邦节

    3.探亲的长假

    考虑到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往返路程远,调研的5家企业每年给他们放30天的探亲长假。按期返回的工人可享受由企业提供的免费交通费用,其中4家企业报销往返的火车卧铺车票,1家企业报销机票。也有人表示因为淡季时票价相差不多,他们更愿意补差价购买机票。

图7:与带一家5口人来广东打工的新疆柯尔克孜族工人在车间访谈

    受访人25(柯尔克孜族):“我去年探亲假的时候先去深圳和海南旅游,因为1个月的假期很长,回家也没什么事干。能在1个月以内回来的话,来回是报销路费的,报火车卧铺的钱。”

    受访人26(塔吉克族):“这次我们来的15个人都是厂里直接给买的机票。”

 

    出疆务工的意义:

    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提高了语言能力和职业技术水平、使子女享受内地教育资源、提高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的地位等

    本研究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回答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出疆务工是否存在“强迫劳动”、是否“失去休假和自由流动的权利”等问题,而是期望能够了解出疆务工的生活经历及其对他们的影响。这次调研虽然不可能完全了解某个个体,但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其生活经历,在讲述过程中他们必然会赋予这种经历以自身的意义,这一过程是探究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出疆务工体验的最佳途径。

    1.经济来源

    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通过出疆务工大幅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用劳动创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美好生活。2015年,受访人13和她的丈夫从新疆阿合奇县来到广东某企业务工,至今已经有5年了,访谈中她向我们讲述了夫妻俩的务工经历。

    “我是从新疆阿合奇县来的,2015年企业第一次到新疆招工的时候我们就来了。当时我和丈夫都在阿合奇城建局做清洁工,每人每月工资只有1000元,根本不够家庭的日常开销。在这里,因为我要照顾孩子,所以休息的时间多一些,每个月能有4000元,丈夫每个月能拿到5000多元,我们对这个工资还挺满意的。到这里打工之后我们的生活好了太多,在老家的县城买了套87平方米的楼房,一共花了20多万元。因为装修好了,买的也都是1万多元的地毯、全自动洗衣机和其他新的电器,就没舍得租出去。去年重新盖了村里的平房,花了10多万元。在这边收入很好,我也介绍了很多亲戚朋友过来。在老家没有什么工作能每个月给你四五千元的工资。”

    调研结束后,受访人13带笔者参观了她在广东的家,还主动加了笔者微信,希望能保持联系。当天晚上,她给笔者发了消息,询问是否知道一些消息,她很担心会因为企业受疫情影响,效益不好而失去这份工作。

    在和企业负责人和人事部门的座谈中,我们了解到今年受疫情影响,该企业的订单下降较多,但这几个月情况有了好转,应该还会有用工缺口,对于现有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他们还是会继续聘用。笔者将了解到的信息转述给了这位工人,希望她暂时不要太担心。

    另外一位受访人的故事,也让我们了解到出疆务工的机会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维持生计来说十分重要。

    受访人27(维吾尔族):“我来了两年了,说起来我的故事特别多。我是喀什人,结婚嫁到阿克陶,一直也没有把户口迁过去。之后离婚了,我自己也没有收入,想来这边打工,但是在阿克陶名额是先给本地户口的人的,我去报名的时候说我还不能来。但是,我特别需要这份工作,就去找了村委会主任。我说你们知道我的情况,我必须得去,我不去的话没办法养活自己和孩子。他们刚开始说名额已经满了,后来我坚持去了好几次,他们也了解我的情况,就又帮我跟这边联系,好不容易给我找了一个名额,才让我来的。这个机会很难得,不是每个人都能来,因为内地企业工资高,活也好,大家都想来。”(笔者:“你明年还来吗?”)“来呀,我现在工资也涨了,一个月满勤的话差不多5000块。我回去的话根本赚不了这么多钱。”

    与上述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一样,对于出疆务工的少数民族工人而言,内地企业这份高收入的工作是他们家庭主要的收入来源,为他们维持生计和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了经济保障。

    2.开阔眼界与观念转变

    通过出疆务工,少数民族群众有机会接触到内地的社会经济生活,不仅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摒弃了过去诸如“不重视教育”“靠天吃饭”等观念,开始逐渐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重视子女教育,女性在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得到提升,勤劳致富的观念深入人心。

    首先,内地企业务工的经历让新疆少数民族牧民、农民走出牧区和农田,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多样化发展,在现代化工厂作为工人的体验使他们对先进的科学技术有了切身体会。

    受访人28(哈萨克族):“到这以后才知道原来世界这么大,已经发达成这样了。我刚来的时候就跟家人说,自己过去30年白活了,什么都没见过,只会放羊。”

    受访人29(维吾尔族):“我们厂规模很大,我刚来的时候感觉自己生活在电影里,一来就见到好多外国人,比如俄罗斯的、印度的、日本的,这些人都会来厂区看,我就很感兴趣,因为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外国人。”

    其次,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人共同劳动、生活,在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彼此了解,结下了深厚友谊,而且逐渐接受并主动学习和吸纳现代文明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

    受访人30(哈萨克族):“在这边,我觉得最好的地方就是这里的人特别谦虚,除了能赚钱,我还能学到很多东西,不管是技术上的,还是做人方面的。每当我回去有人问我内地怎么样,我说得最多的还是这边的人很好、技术很厉害。比如,刚开始在生产线上,我们把一个东西弄错了,他们不会大声地责怪你,而是会耐心地跟你解释。”

    受访人31(塔吉克族):“我本来想的是,来这打工就是为了赚钱,但来了之后发现光赚钱还不行,还得边赚钱边学技术。我们厂子比较重的、危险的活都是机器人在干,要是不学习新的技术,以后是发展不好的。”

    最后,到内地企业务工对少数民族女性家庭和社会地位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调研中,少数民族女性工人指出,出疆务工在增加其收入的同时,也增强了她们在家庭中的话语权。还有许多少数民族夫妻工表示,共同务工的经历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妇女地位,增进了夫妻感情。

    受访人32(维吾尔族女):“到这之后夫妻关系更好了,女的比以前敢说话了。在我们家乡女人基本不会出门工作,男人也没什么固定的工作。男人一回家就会问我们女人‘去了哪里’‘干了什么’之类的,会问得很详细、很频繁,夫妻之间生活上的摩擦也就多了。到这里之后,我和我老公不在一个车间,上班说一声就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能碰上就一起吃,碰不上就各吃各的,他也不会说什么。他还学着当地人,开始关心我们的结婚纪念日、我的生日之类的,夫妻之间也会产生对彼此的尊重。”

    受访人33(维吾尔族男):“妻子开始工作后真的很有变化,说话、打扮都不一样了。而且我干什么活,她也干什么活,干的时间也都一样,有时候她工资还比我高,她也很辛苦。”

图8:笔者与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进行焦点小组访谈

    3.提高语言能力和职业技术

    研究发现,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在内地企业务工的过程中,语言和职业技能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为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和自主创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语言方面,笔者调研的5家企业中,新疆籍少数民族员工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其他员工在生产线共同劳动。也就是说,他们需要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在生产线上沟通交流。因此,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成为在内地企业务工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图9:在生产车间与汉族工人在同一生产线工作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

    出疆务工的机会,为新疆籍少数民族员工更快更好地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提供了极佳的语言学习环境。相关部门也配备了专门的生活老师,为语言沟通有困难的少数民族工人做翻译。为尽快适应在内地的工作与生活,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也自发地通过各种方法学习国家通用语言。调研发现,一些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在车间和当地工人交流时,普通话发音带有浓厚的当地方言口音,这是因为他们到内地企业务工后才开始掌握并提高国家通用语言交流能力。

    受访人34(塔吉克族):“刚来的时候普通话不好,尤其是上夜班的时候,听不懂就会特别不好意思,因为要大半夜给老师打电话让他帮忙翻译。几次之后我就下定决心要好好学普通话,最开始跟师傅交流就是手脚比划着,能弄明白意思就行。在生产线上与当地工人在一起,交流得多了就很熟练了,以后做什么事情也不用担心语言问题了。”

    受访人35(维吾尔族):“当地人说普通话时方言口音很重,一开始我完全听不懂,还哭过几次。在家乡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这么渴望过学习。后来,我们拿着笔和本子,把工作中常用的汉字和意思都写上,一有空就写、背。还有好多人买了点读笔,点一下、读一下,每天下班再累也硬着头皮学。不管怎么样,现在我们的普通话水平基本上能满足工作和日常需求。”

    除了提高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的能力外,为更好适应其工作岗位和实现个人价值提升,一些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开始学习英语。

    受访人36(维吾尔族):“我现在这个岗位对技术的要求比以前更高了。这边的机器上面都是英文,所以我最近都在学英语。你看这是我学英语的小纸条,这边是机器上用的英语名称,这边维吾尔语是对应的意思。这些纸条我每天都装在口袋里,有空就拿出来学。”

    技术方面,在笔者调研的企业中,语言和学习能力较强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都从事着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他们不再仅仅是车间流水线上的普通工人,而是依靠自身努力成为工厂车间的技术人员、办公室的文员甚至走向了管理层。这样的工人不在少数,以调研中的某电路企业为例,超过一半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被安排在了重要的技术岗位,他们极强的学习能力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得到了用工企业的高度认可。在这些技术和管理岗位,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收获的不仅是相对较高的收入和舒适的工作环境,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提升了自身价值。

    受访人37(柯尔克孜族):“我是去年来的,到了以后主管看我普通话说得好,就让我做翻译了。1个多月后,主管问我会不会电脑,他们在招文员。我说不会,但可以学,他就让我试着学两个月,是老员工一点点教我的。我从电脑开机开始学,到现在开单子、做表格都没有问题了。你也知道,坐办公室的工作要轻松舒服得多。”

    受访人38(塔吉克族):“现在我自己一个人就能组装机子了,组装一个机子只需要15分钟,刚学的时候要弄两三个小时。这个活是要会看图纸才行,每个机子的图纸都不一样,那时候选上过学、有文化的人学这些,学好了就留在像我这样的岗位了。还有一些更有能力的人在质检的地方,像我们的岗位每天只用工作五六个小时,有的时候甚至三个小时,工资跟其他生产线上的工人一样高。最重要的是,以后自己再想干别的也有技术方面的经验了。”

    受访人39(维吾尔族):“我在这个车间已经3年多了,现在算是这个车间的技术骨干。我们这个岗位绩效很高,干得好每月能有7000元,最少也有近6000元。”

    4.子女教育

    对一些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而言,出疆务工也意味着能够为子女享受内地优质的教育资源提供机会。

  受访人40(柯尔克孜族):"我来的时候儿子刚准备上一年级,这边的教育比我们那里好,我就带着他一起来了。当时想,如果儿子能在这里上学我就留下,不行的话就再回去。经理知道了我的情况后,开着车把我们带去了学校。孩子来的时候刚上一年级,现在都上初一了。我们打算在这边再多干几年,希望孩子能多在这边上学,接受更好的教育。"

    研究发现,为满足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子女的入学需求,政府、企业和个人都通过各种渠道为其提供便利条件。这些工人的子女不但能够享受内地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且在饮食习惯、日常接送、课后辅导方面都得到了照顾。

 

  未来计划:

  主要有继续在企业务工增加收入、用已有的储蓄回家乡创业、移居到广东省生活等规划

  调研发现,在内地企业务工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对未来有着多样而细致的计划,但无论哪种规划,出疆务工的经历成为影响他们未来人生道路的重要因素。这一部分,笔者将呈现访谈中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讲述的如图所示的几类常见的未来计划:有46%的工人希望继续在企业务工增加收入,31%的工人计划用已有的储蓄回家乡创业,也有23%的工人计划移居到广东生活。

图10: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对未来的各类规划占比图

  1.再多干几年

  出于增加家庭经济收入、继续子女教育的考虑,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在提到今后计划时表示,未来两三年都会继续在内地企业务工。同时他们也表示,因为诸如亲友都在家乡、已经在家乡购置了房产、家中还有老人需要照料等原因,长远来看还是会选择回到家乡。选择再多干几年的工人以40岁至50岁的居多,这一年龄段的工人以夫妻工、家庭工居多,他们在内地企业务工过程中更倾向于将工资收入用于储蓄、购买不动产和投资子女教育。

受访人41(哈萨克族):"家里没什么事的话,我打算再干两三年。在这边能存上钱,我和我老婆除掉平时花的钱,一年能存七八万元。但我们不会在这里干一辈子,家里还有亲戚朋友,对谁来说家乡都是最好的。"

受访人42(柯尔克孜族):"明年我们本来是打算回去的,因为我妈妈身体不太好了,我又是家里的长子,可是孩子不愿意回去,他在这边上学,说不想回去,已经习惯了这里的老师和同学。这边的教育确实好,但我不回去的话,万一妈妈有什么事,我作为长子不在身边也不合适。现在想的是如果我回去,让老婆在这边工作边陪孩子读书。"

图11:在生产车间工作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

  2.移居

  出疆务工让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亲身感受到了内地相对宜居的自然环境,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长期在内地工作和生活的体验让他们逐渐产生了移居的想法,并有一些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已经把移居作为短期内要完成的计划,这一部分工人以20岁至35岁的青年人为主。

  受访人43(维吾尔族):"我打算明年在这边买房子,就不回去了,把父母和孩子都接过来。这边的环境好,空气湿润干净,到处都是绿绿的,而且在这我们都有稳定的收入。我上次跟车间主任一起去看了房子,他是本地人,知道的好房子多。我们这个县条件好一些的房子每平方米也就1万多元,我们夫妻两个人这三年存了29万元。像我们在企业上班的贷款也能办下来,付完首付剩下的贷款,简单装修一下就把家里人接过来。"

  3.回家乡创业

  拥有一份自己独立的事业是许多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未来的目标,而出疆务工的经历使他们得以积累创业所需的资金,了解时代的发展和市场需求,并提高了自身的职业技能。

  受访人44(塔吉克族):"这两年也存了些钱,明年我们几个打算回去一起开个超市,我们那里没有特别大型的超市,开那样的也需要不少钱,我们几个在这的朋友一起开,一定能赚钱。"

  受访人45(维吾尔族):"我认识这边美容美发院的一个老板,我头发那时候不太好,就去她那里弄头发,她很喜欢我。之后每次去做美容都跟她聊很久,我就对美容美发业很感兴趣了。她那里也培训员工,还发毕业证。我想存够了钱,到她那再学点技术,然后回和田开个美容院。虽然和田也有美容美发店,但跟这边的没有办法比。"

  另外,在访谈中笔者也了解到,有许多过去在这5家企业务工,有了积蓄后回新疆创业成功的少数民族工人。

  受访人46(维吾尔族):"当然有创业成功的。有一对干了两年多的夫妻,因为我跟他们一起去办的转账,所以记得特别清楚,他和他老婆一共存了近20万元,当时因为他老婆怀孕马上就要生了,所以就回去了。回去以后,他们买了个出租车,每个月也有稳定的收入。我们经常打电话联系,他总说现在日子过得很好、很幸福。"

 

结  论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在内地企业务工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存在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报告"中所提出的"再教育""强迫劳动""监视"。在市场经济和人口自由流动的前提下,新疆籍少数民族群众受内地宜居自然环境、社会发展、高收入工作机会和优质教育资源等"拉力"吸引,自愿选择到广东等发达省份务工,这一流动过程验证了人口学经典的推拉理论。调研发现,这些到内地务工的新疆籍工人,各项劳动者权利都得到了保障,包括平等就业、获得劳动报酬、法定节假日休假、参加社会保险、宗教信仰自由等,也与其他工人一样享受企业的其他福利待遇,如团建聚餐、集体旅游、生日礼物、婚礼红包等。此外,在饮食习惯、子女教育、探亲休假和往返交通等方面,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还得到了更多照顾。从一些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根据自身需要和喜好更换务工企业的经历也能看出,他们的流动完全是自由的,根本没有"报告"中所谓的"被监管"。

  其次,劳动力转移不仅提高了新疆各族群众的收入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提高职业技能和语言能力等提升了其个人价值,更重要的是转变了思想观念,有效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不仅给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提供了高薪舒适的工作机会,还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时代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从而选择主动融入到现代化进程中,接受更为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观念。未来他们有的想要继续在内地企业靠劳动赚取高薪,有的希望举家移居广东享受现代化发展,也有的计划用务工收入实现创业梦想。无论是哪一种选择,都是他们追求美好生活最朴素的愿望。

  最后,企业为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提供了较有竞争力的工资收入。许多在内地务工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在听说广东企业提供的工资待遇后自发来到广东务工。而一些国家以所谓"强迫劳动"为由,对这些雇佣新疆籍少数民族工人的企业进行制裁,实际上是打着人权的旗号损害新疆各族人民正常工作的权利。

 

  (作者尼罗拜尔·艾尔提、陈宁为暨南大学传播与边疆治理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