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族团结代代相传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李意川 发布日期:2021-04-2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一幅“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的照片勾起了杨长庆的回忆。“在曩宋,各民族亲如一家是世代相传下来的。我们在1990年就获得过国家级表彰。不论是阿昌族,还是傣族、景颇族,虽然各民族语言风俗各不相同,但大家世世代代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时任曩宋阿昌族乡副乡长的杨长庆自豪地说。

 

  曩宋阿昌族乡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各族群众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辛勤劳作。在几十年的交往中,全乡各族村民同生产、同劳动、互帮互助,呈现出团结和谐的画面。于细节处,体现团结;于点滴中,展现和谐。

  “以前生活苦,遇上没有米下锅的日子,会到隔壁寨子借粮食,栽秧的时候家家户户互相帮忙。如今,在党的领导下,有了好政策,我们各族人民天天能吃饱穿暖还住进了大房子。”80岁的阿昌族老人曹连能说。

  各民族之间,生产生活上总是互帮互助,同心同德,共同发展。遇上节庆活动,村寨间、民族间,互相邀请,一起庆祝。正因为有了容纳四海、包含八方的品德,才成就出一个个美满的家庭,才写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幸福故事,才绘就出边疆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灿烂画卷。阿露窝罗节、春节等节日,阿昌族村民梁仁昌家里总是客人盈门,有阿昌族,也有汉族。他说:“我们都是一家人,一家人在一起过节才热闹。”

  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是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吃穿娱乐、婚丧嫁娶等日常小事入手,并引导各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相互了解、相互帮助,增进感情,共同创造幸福生活。杨爱萍是景颇族,当时嫁到梁学昌家的时候,一句阿昌话也不会说。她的婆婆一句一句教,现在她已经满口阿昌话了,她的小孩也会说景颇话和阿昌话。相逢才有相知,相知方能相通。“身上穿着不同的民族服装,嘴里说着不同的民族语言,但是大家都像一家人,相处得很好,从没因为风俗不同而发生争吵。”阿昌族群众赵家贤说。

  在曩宋,各民族同学在学校里一起学习,“大家学习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活动在一起、成长在一起、各民族学生亲如姐妹。”关璋小学校长瞿俊杰介绍道。

  今天的曩宋,各族群众互帮互助,相互依存,共同进步。集阿昌族、傣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元素的现代民族服饰成为年轻人的时尚;千百年来流传的阿昌山歌、舞狮登上新时代舞台;阿昌族的传统食材与汉族的烹饪方式碰撞出新式菜肴,成为梁河人招待外地宾朋的特色。

  民族团结、欣欣向荣的曩宋只是梁河民族大团结、社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的梁河大地,处处盛开着民族团结之花,113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7万各族人民水乳交融,共进共荣,共同谱写着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华丽篇章。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梁河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把民族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谋划推动。2019年,全县5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减贫7408户30351人,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在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的旅程上,留下了一阙灿烂华章。

  傍晚的金塔民族文化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在时而激昂时而温婉的民族乐曲中,各族群众身着盛装,手拉着手,围成一个个圆圈,蹬窝罗、跳嘎秧、舞起目瑙纵歌……展现了全县各族群众“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生动一幕。“成绩属于过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做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让民族团结代代相传。” 杨长庆说。 (供稿:梁河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