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影像里的故事  “希望的田野——脱贫攻坚 共享小康全国摄影展”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日期:2021-05-0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广大脱贫群众露出了真诚笑脸,这是对脱贫攻坚的最大肯定。”此次主题展览中所呈现的影像,正是党领导人民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生动写照。 中国摄影家协会供图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位于武陵山脉深处,曾是一个只有225户人家、900多人口的深度贫困村,人均年收入只有1668元。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调研,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依托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十八洞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逐步形成乡村游、猕猴桃、黄桃、苗绣、山泉水等“旅游+”产业体系,探索出一条“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的脱贫攻坚路径。如今,已实现整村脱贫的十八洞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纷纷回乡创业,在希望的田野上创造着幸福的生活。 图为2018年8月15日,十八洞村村民施俊(右二)一家在家门口合影。施家人原本在外打工,自从十八洞村打造旅游扶贫产业后,他们陆续回乡创业,开农家乐,当讲解员,在银行营业点办理扶贫贷款业务等,日子越过越红火。 居杨摄

  2020年8月2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当地村民在花地除草。这里曾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如今走出了“开发一个景区,保护一片森林,带动一方群众”的“旅游+扶贫”模式。 梁达明摄

  黄文秀(1989年4月18日—2019年6月1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原第一书记,壮族姑娘,人如其名,既文且秀。2016 年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回百色市工作。回乡前,她是因为热爱父母而热爱家乡;任百坭村第一书记后,她爱乡亲就像爱父母。她带领村民硬化道路、亮化村屯,建水柜,发展多种产业……她像一棵树融入森林,像一块砖融入大厦。2019 年6月17日,年仅30岁的黄文秀,牺牲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她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黄文秀先后被授予“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荣誉称号。陈名持摄

  2019年9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孜热甫夏提塔吉克民族乡,驻库木巴格村第一书记希艾力·库尔班(左三)为脱贫户发放“脱贫光荣”牌,一位老大娘流下眼泪。韩栓柱摄

  2019年4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科右中旗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科右中旗刺绣扶贫产业带头人白晶莹(左)在当地的刺绣扶贫车间对绣工进行技术指导。2021年2月25日,白晶莹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苏丹摄

  2018年9月6日,西藏自治区噶尔县狮泉河镇,拉南一家搬迁新居后的合影。“康乐新居”是阿里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的首个重要工程。整个小区建设了714套藏式新房,配套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贡觉群培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属于深度贫困县,达里雅布依村是该县161个贫困村之一。这里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交通不便,物资匮乏,居住条件简陋。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于田县于2017年在距县城100多公里处修建了基础设施齐全的“新达里雅布依”。2019年9月27日,搬迁至新达里雅布依小镇的阿依图兰汗·白克日和女儿在新家里。 尹永宏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属于深度贫困县,达里雅布依村是该县161个贫困村之一。这里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交通不便,物资匮乏,居住条件简陋。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于田县于2017年在距县城100多公里处修建了基础设施齐全的“新达里雅布依”。2014年10月2日,达里雅布依村村民在简陋的家里制作馕饼,孩子在一旁写作业。 尹永宏摄

  随着贵州省毕节市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贫困地区家庭经过易地搬迁走出大山。2018年3月1日,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哲觉镇论河村,张琴的家搬到论河村中心新村,她和妹妹有了自己的房间和新床。陈杰摄

  随着贵州省毕节市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贫困地区家庭经过易地搬迁走出大山。2017年12月14日,4岁的张琴坐在与奶奶合睡的床上。她们家住在深山中,为深度贫困户。陈杰摄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将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等“悬崖村”的破旧小学,改建成设施齐备的完全小学;通过整体搬迁和解决交通问题,改善居住和道路条件;围绕“悬崖村”周边的特色旅游项目也陆续推进。2016年5月14日,俄地有三(前)和弟弟及同学在放学回家时,中途坐在藤梯上休息。陈杰摄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将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等“悬崖村”的破旧小学,改建成设施齐备的完全小学;通过整体搬迁和解决交通问题,改善居住和道路条件;围绕“悬崖村”周边的特色旅游项目也陆续推进。2020年5月16日,“悬崖村”的俄地有三在昭觉县城的新家里。陈杰摄

  宁夏回族自治区西海固,山大沟深、土地贫瘠。人们辛苦劳作一年,却还是“锅里缺粮、缸里缺水、身上没钱”。1997年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到宁夏调研东西协作对口帮扶工作,提议将西海固不宜生存地方的贫困群众“吊庄”搬迁到银川河套平原待开发荒漠地,建设新家园,并命名为闽宁村。在福建援助资金的支持下,闽宁村在银川城外永宁县的一片戈壁滩上破土动工。2001年12月7日,在闽宁村的基础上成立了闽宁镇。20多年来,闽宁两地人民携手绘就一幅奔向全面小康的时代蓝图,也成为贫困地区通过对口协作实现共同发展的成功范例。 图为2020年7月7日,宁夏永宁县闽宁镇新镇区。 邬志斌摄

  2020年8月6日,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珠固乡东旭村,村民身着盛装,准备去表演锅庄舞。东旭村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特色旅游业初具规模。 费茂华摄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将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等“悬崖村”的破旧小学,改建成设施齐备的完全小学;通过整体搬迁和解决交通问题,改善居住和道路条件;围绕“悬崖村”周边的特色旅游项目也陆续推进。2020年5月16日,“悬崖村”的俄地有三在昭觉县城的新家里。陈杰摄

  本报讯 (记者俞灵)4月9日,由中国文联、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希望的田野——脱贫攻坚 共享小康全国摄影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作品生动记录了脱贫攻坚战这一伟大历史实践,以影像的力量展示和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

  在脱贫攻坚这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中,广大摄影工作者深入一线,扎根人民、潜心创作,把镜头对准脱贫攻坚主战场主力军,记录人类减贫史上的壮举,描摹当代中国发展以人为本的生动细节,展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伟大成就。

  展览展出不同时期近150名摄影家的近180幅作品,均是多年来广大摄影人和基层一线扶贫干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参与扶贫助困工作中所拍摄的优秀作品。展览以单幅摄影作品为主,通过新旧对比,分“攻坚”“圆梦”两个部分,包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等内容,兼顾不同民族、地域、群体,生动展现中国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重大成果,用有温度的作品讴歌脱贫攻坚战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先进人物,展现全国人民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前言中写道:“祖国广袤的田野在我们面前展开,繁盛斑斓,气象万千。这是创造了人间奇迹、见证着伟大光荣的田野,这是生机勃勃、活力盛大的田野。凝视这一切、记住这一切,这是新时代中国文艺工作者的光荣职责。在人民中间倾听大地心跳,用镜头记录时代,这是中国摄影家们的坚定信念。”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白晶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张国田、陈路,以及作家梁晓声等出席开幕式。他们有的是影展作品中表现的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有的是发挥摄影特长助力乡村扶贫工作的摄影人,有的是为影展中的作品撰写感言的作家代表。

  展览实现了多元化、多维度的视觉呈现。展厅设计了金黄的麦田实景,脱贫攻坚口号镜面廊道、透空栏栅式摄影展墙和832个脱贫县的竹简造型墙等,既丰富了空间层次,又增强了展览的表现力。除了介绍展览和影像扶贫驻点工程等内容的开场视频外,焦波光影团队制作的纪录片《出山记》、关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甘家沟村第一书记张飞的视频也同时展播。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