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巴彦淖尔绿色崛起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日期:2021-05-0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暮春时节,走进内蒙古“塞上江南”巴彦淖尔市,一幅业兴、民富、景美的现代化生态田园景象映入眼帘:一个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城乡之间拔地而起,一条条农牧业产业链在广袤田野间不断延伸;一幢幢崭新舒适的砖瓦房错落有致,一排排标准化种植大棚整齐排列……

  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黄河“几”字湾顶端的巴彦淖尔市,近年来以生态治理为基础,以现代农牧业为特色,以区域公共品牌为助推,生态、农牧业、品牌“三驾马车”并驾齐驱,高质量发展。

  生态:全系统治理 夯实“绿色”根基

  “黄河北,阴山南,八百里河套米粮川,渠道交错密如网,阡陌纵横似江南。”

  巴彦淖尔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因境内有著名的淡水湖乌梁素海以及众多湖泊得名。

  翻开内蒙古西部地图,在河套这块绿洲之外,周边均为红色和黄色的沙地和荒漠,属生态脆弱区。巴彦淖尔市委书记常志刚说,“要理解巴彦淖尔,首先要从生态上理解。”

  巴彦淖尔地形地貌多样,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要素齐全,处于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紧要关口,是保证黄河凌汛安全的重要地段,生态地位重要。“在河套大地,治理不好生态就不具备发展现代农业条件,高质量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常志刚说。

  位于乌拉特前旗境内的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功能性湿地、我国第八大淡水湖,承担着调节黄河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区域气候等重要功能,是黄河巴彦淖尔段生态安全的“自然之肾”。

  

天鹅在乌梁素海上空飞翔。(资料图)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农田退水和部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进入乌梁素海,加之生态补水不足,乌梁素海水质曾一度恶化为劣五类,湖区面积大幅缩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巴彦淖尔经济发展的短板。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以系统思维编制了乌梁素海全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以及矿山、林业、草原、沙漠等专项治理规划,推进重点区域生态治理,同步实施点源、面源、内源治理,从单纯治湖泊向系统治流域转变。

  在磴口县的乌兰布和沙漠,建设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和中国-以色列(巴彦淖尔)防沙治沙生态园,阻止泥沙流入黄河、侵蚀河套平原;

  在临河等市区城镇和工业园区,实施点源污水“零入海”行动,实现城镇污水和工业园区废水全部收集、处理、回用,不再排入乌梁素海;

  在河套灌区,全面开展“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四大行动,引导农民和企业绿色生产,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在乌梁素海湖区,实施生态补水、入海前湿地净化、网格水道、芦苇加工转化等工程,促进水体循环,改善湖区水质;

  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指引下,巴彦淖尔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乌梁素海水质总体由劣五类稳定提高到五类,局部达到四类;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区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自然资源部首次发布10个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典型案例,乌梁素海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案例是唯一入选的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项目。

  “生态保护是国家战略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常志刚认为,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是推动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基础,发展绿色现代农牧业是治理保护生态环境的治本之策,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农牧业:向全域绿色有机高端迈进

  “软格溜溜的油糕,胡麻油来炸。吃上那磴口的花莱士,我保管你就不想家。”

  地处北纬40度农作物黄金种植带与河套平原腹地,年光照时长3200小时,昼夜平均温差14度左右,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四季分明,年引50亿立方米的黄河水量,1100多万亩优质耕地和7900多万亩天然草场……

  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河套人在这片河套平原上放牧牛羊、耕种五谷。新中国成立后,巴彦淖尔通过搞农田水利建设,开挖总干渠、总排干,实现灌排配套,成为内蒙古乃至全国的粮仓。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的有机小麦种植基地。(资料图)

  历经千百年的农牧业历史积淀,承载着巴彦淖尔人对于农牧业的情感认同。巴彦淖尔的发展优势在哪里?在常志刚看来,答案毫无悬念,“就是现代农牧业”。

  2017年,巴彦淖尔市在内蒙古自治区率先提出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把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第一战略推进。

  打造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必须要有高质量的耕地。河套地区的耕地使用长期以来是粗放式、碎片化的。为了改变,巴彦淖尔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盐碱地改良等重点项目。

  有了高质量的土地,还要有高质量的种子。2020年8月,总投资4.5亿元的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和现代种业产业园在巴彦淖尔市建成,这对巴彦淖尔占领农牧业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现代农业,同样离不开科技支撑。近年来,巴彦淖尔市通过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等各种创新性形式,不断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目前,巴彦淖尔市已柔性引进30位院士和专家,建立1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建成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0万亩、农牧业示范园区130个,田园综合体29个。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中以(巴彦淖尔)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园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随着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建设的稳步推进,巴彦淖尔市的农牧业产品正在向全域绿色有机高端稳步迈进。

  品牌:“天赋河套” 世界共享

  “大佘太的葫芦,西水道的那个瓜;圐圙布伦的烟叶子,人呀人人夸;乌梁素海的芦苇,一眼望不到边。”

  走进巴彦淖尔,不论是在城区大街小巷,还是在乡村道路两侧,黄、蓝、白三色相间的“天赋河套”LOGO随处可见。

  作为农牧业大市,改革开放后,巴彦淖尔农牧业快速发展,但受限于居民消费层次较低、经营主体散弱小,一直保持着传统生产方式,规模细小、粗放经营、品牌杂乱、标准不一,导致质量优势不明显,产品优质不优价,农民增产不增收,很多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好东西卖不上好价钱。

  

河套平原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是番茄的黄金种植带。近年来,当地一批批番茄制品起航出海走向国际大市场。(资料图)

  “一定要让好产品卖上好价钱。”常志刚说,巴彦淖尔有丰富的农畜产品,如果单打一种,会挂一漏万。

  基于此,2018年,“天赋河套”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正式诞生。

  “天赋河套”是将巴彦淖尔的面粉、果蔬、葵花籽、中草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统领起来,依托其得天独厚的农牧业生产资源,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天赋河套”的使命,是以品牌为引领,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带动农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全面提高农牧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牧民增收。

  2019年3月,巴彦淖尔市绿色产业统筹发展办公室挂牌成立。这个正处级建制部门,是巴彦淖尔成立的全国唯一的市级政府组成部门,负责统筹巴彦淖尔的绿色产业发展,全面推进“天赋河套”品牌的监督管理、培育和保护等工作。

  “没有标准和质量就没有品牌。”常志刚介绍,为了形成规范的品牌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巴彦淖尔市还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合作,建成“天赋河套”农产品联合质量管理中心,制定了185项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建立健全最严格的“天赋河套”品牌授权和退出机制,强化标准化生产和全程可追溯管理,构建多重保障的监管网络。

  经过两年多发展,“天赋河套”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正在显著提高。“过去河套面粉4块钱一斤不好卖,现在100块钱一斤不够卖,什么原因?这就是品牌价值。”常志刚说,他对“天赋河套”,对巴彦淖尔发展“太有信心了”!

  “天赋河套”品牌效应初显——“天赋河套”授权产品先后进入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各类优质农产品出口93个国家和地区;12家企业53款产品供不应求,授权产品溢价30%以上,带动全市优质农畜产品整体溢价15%以上……“天赋河套”正在助推巴彦淖尔现代农牧业绿色崛起。

  在常志刚看来,生态、农牧业、品牌之间是一个系统完整的逻辑体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又是品牌影响力的基础,而良好的品牌最终倒逼产品提升质量,倒逼农业生产者实施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四控”行动,从而实现生态环境提升。

  如今,生态、农牧业、品牌这“三驾马车”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正在领跑巴彦淖尔高质量发展,成为巴彦淖尔“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最好注解。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