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地标|金戈铁马挥师西北——--重温感天动地的扶眉战役
来源: 发布日期:2021-04-2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辛丑春节,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的扶眉战役烈士陵园内,赵存仁烈士的墓碑前,多了几束游客送上的鲜花。

    许多人来到这里,是因为听说了流传几十年的“一封迟到家书”的故事。

    “你我夫妻一别12载,书信全无。我能遇到这样的好政府,不再过提心吊胆的日子了。望你在部队安心打仗,胜利归来……”

    但尚未收到妻子林霞这份饱含深情的牵挂,时任第一野战军1兵团2军4师11团政委的赵存仁,就牺牲在解放西北的战场上。

    青山为证。烈士长眠的土地上,曾发生过一场影响深远的战役。

    1949年7月10日至14日,以陕西关中扶风、眉县为中心,爆发了解放战争中西北战场上国共双方投入兵力最多、规模最大、我军歼敌最多的一场战役——扶眉战役。

    此役铺平了解放大西北、进军大西南的道路,人民解放军金戈铁马自此挥师西进,所向披靡。

    松柏常青,历史不容忘却。

    今天的烈士陵园中,2160座卧碑一层层排开,向远方的台塬延展开去,肃穆、庄严。初次到此的人们,无不被眼前的场景深深震撼。

    时光的指针回拨到1949年初夏。那时,2160座墓碑上的名字,还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西安解放后,胡宗南与盘踞西北的马步芳、马鸿逵结成联盟,妄图趁解放军立足关中未稳之际联合反扑,夺回西安。

    当时,一野在关中地区的兵力有10余万人,国民党军有21万人,敌众我寡态势十分明显。

    通过扶眉战役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任晓峰的介绍,能感受到当时的战事声声急:

    5月26日起,划归一野建制的18、19兵团千里急行军,先后从山西风陵渡、禹门口渡过黄河入陕。

    6月24日,18兵团全部抵达西安。

    至7月3日,19兵团分别到达富平、三原、高陵、泾阳一线。

    至此,一野在关中地区的总兵力达到33万余人,士气高昂。

    西北敌我兵力对比发生了根本改变,为扶眉决战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5月26日到6月27日,毛泽东先后多次致电彭德怀,与其商讨关中决战事宜,最终确定了‘钳马打胡、先胡后马’的战术。”宝鸡市委党史研究室原调研员李洛发说。

    从扶眉战役纪念馆陈列的一封封电报中,仍可感受到当年大战前的紧张气氛。

    战前,18兵团沿陇海铁路、咸阳—凤翔公路从东向西推进,1兵团在渭河南岸布防,2兵团从北路急行军进入岐山,并派出第4军守住西大门,防止敌军向西逃窜,从而形成对敌三面夹击之势。

    7月10日,扶眉战役正式打响。渭河两岸,一时硝烟弥漫。

    7月12日,一野2兵团、18兵团向被压缩在渭河北岸的国民党军发起总攻,经过5小时激战,歼敌大部,敌军乱成一团,涉水突围。正逢渭河水暴涨,敌军大部分溺水而亡。逃上南岸的8000余人,又落入1兵团布设下的天罗地网。

    7月13日,岐山、凤翔相继解放。

    7月14日凌晨,宝鸡解放。

    至此,扶眉战役告捷。

    “扶眉战役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歼敌4.4万人,收复和解放了武功、眉县、扶风、宝鸡等9座县城,彻底改变了西北战场上的敌我力量对比。”李洛发说,向东看,陕西  与解放区连成一片。向西看,这场大捷粉碎了胡马联盟,砸开了解放大西北、进军大西南的大门。

    自此,解放军浩浩荡荡进入西北,所向披靡。

    青山有幸埋忠骨。扶眉战役中,解放军指战员共伤亡4600余人,3000多名指战员壮烈牺牲,其中姓名可考者2160人。烈士平均年龄25岁,最小的仅有14岁,一个个年轻的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史诗。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