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边陲的最美风景—— 云南德宏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来源: 孙文振 安宁宁 发布日期:2021-05-0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德宏州,居住着傣、景颇、汉、傈僳、阿昌、德昂等民族,总人口130余万。近年来,德宏州委、州政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书写了质朴淳厚、多姿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宣传教育“润人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不断夯实

    “民族团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典型,学习先进,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行走在德宏职业学院校园内,民族团结标语营造出浓厚的争当民族团结模范的氛围。“我们不光有宣传标语,更让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走进了课堂。”德宏职业学院思政课教师杨建彩说。

    学校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阵地。德宏职业学院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着力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形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通过课堂教学、“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讲座、社团活动等,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在学生心灵深处。

    记者采访时,正好赶上学生开展社团活动,欣赏了学生演奏的葫芦丝,还受邀参加了景颇族目瑙纵歌集体舞,真切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德宏职业学院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生动实践,是德宏州多渠道、深层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缩影。近年来,德宏州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机关、社区、农村、军营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不断夯实——

    以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罗志昌革命史实陈列室、中共梁河特委纪念馆等教育基地为载体,深入开展党史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

    以“互联网+民族团结”为抓手,健全完善州、县、乡三级创建工作宣传体系,利用三微一端、指尖课堂等新载体,农村小喇叭、文艺大舞台等老办法,讲好德宏各族人民“不忘初心忠于党,牢记使命兴边疆”的生动故事,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耳、入脑、入心;

    把精神文明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相融合,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引导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职业规范等规章制度和行为守则,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通过广泛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氛围,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德宏州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不断夯实,‘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各族群众不断增进‘五个认同’,凝聚起共创更加美好新生活的强大力量。”德宏州委常委、统战部长保明顺说。

    抓好发展“得人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

    “远方的客人,你们辛苦啦!我们敬上一杯酒、一杯茶,给大家暖暖身。”梁河县九保阿昌族乡永和村文化广场上,七旬阿昌族民歌省级传承人张立旺带着他的乐队,吹起乐器“挪桥波罗”,唱起了自编的《迎客歌》。

    “我们的乐队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包括阿昌、汉、景颇等民族,共有18人。”张立旺说,现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空闲时一起排练、表演,就连歌声里都充满了幸福的味道。

    行走在德宏州各市县,得益于党的好政策,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的各族群众,把对党的感恩之情化作一首首具有民族特色的山歌,用歌声表达团结一心跟党走、建设幸福家园的心声。

    “细细听来细细走,宽敞大路是谁修?细细听来细细领,惠农政策是谁颁?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芒市遮放镇南见村67岁的傣族党员金莫栓,高兴地唱起自编的歌曲《党的恩情永不忘》,这首歌已成为当地人耳熟能详的山歌。

    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德宏州委、州政府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双融合、双推进、双达标”,带领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十百千万”和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全州22个边境乡镇、63个抵边村,全部实现通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通电话互联网等“五通八有三达到”目标;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和“六个精准”要求,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29.43亿元,4个贫困县、186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景颇、阿昌、德昂等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美丽县城、美丽乡村建设,坚决打好人居环境提升攻坚战,全州已建成1个省级生态文明县、35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334个州级生态文明村、300多个美丽乡村;

    ……

    2020年,德宏州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收入等多项经济指标增速排全省前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更足,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坚定不移跟党走、更好日子在后头”成为各族同胞的共同心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

    交融互鉴“聚人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不断加强

    走进盈江县旧城镇五和家园,一排排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居映入眼帘。社区广场上,以石榴为造型的“民族团结进步公约”碑上,刻着“兄弟民族,搬迁聚居;相互了解,休戚与共”等文字。

    五和家园是一个移民搬迁社区,居住着汉、傣、景颇、阿昌、傈僳等民族。早在规划之初,盈江县就以打造“民族关系和谐示范点”为理念,以弧形结构布局建设社区的5个居住区域,区域无分界,居民嵌入式居住。

    “我们在‘融’字上下功夫,组织开展了爱心驿站、点亮微心愿、大手牵小手等特色品牌活动,把社区打造成为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大家庭。”五和家园社区党支部书记赵兴文说。

    城市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基本单位,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德宏州顺应人口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探索实施有利于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政策举措——

    在城乡发展、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整族帮扶中,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建立“红石榴之家”等,一站式为各族群众提供技能培训、劳动就业、子女入学等服务,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各族人民;

    拓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实践教育活动,举办泼水节、目瑙纵歌节、阔时节、乡村文化旅游节等节日节庆,搭建各民族深层次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

    针对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听不懂、不会说国家通用语言等情况,把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先后创建48所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48个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村,为各族同胞交往交流交融扫清语言障碍;

    ……

    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德宏州多措并举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区结构和社会条件,推进各族同胞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不断加强。

    “民族团结,德宏最美的风景。”保明顺表示,德宏建州60多年来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必须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在推动各族同胞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把惠从何来、惠在何处讲清楚,引导各族同胞知党恩、感党恩、跟党走,齐心协力绘就德宏民族团结新篇章。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