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骨节病防治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曾广泛分布于西藏、内蒙古等省区,是部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
来源: 记者 安宁宁 实习生 李佳欣 发布日期:2021-05-0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近年来大骨节病防治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2019年至2020年连续两年无新发儿童大骨节病病例,西藏连续3年无新发儿童大骨节病病例,为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奠定了健康基础。”这是记者日前从全国大骨节病防治工作研讨会上得到的消息。

    大骨节病是一种多发性、变形性的骨关节地方病,其基本病变是生长发育期儿童关节软骨的变性与坏死,以及继发性的骨关节炎,病情严重者身材矮小、关节畸形粗大,甚至终身残疾,丧失劳动能力。至于发病原因,目前医学界尚未得出统一结论。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介绍,大骨节病曾广泛分布于西藏、内蒙古等省区,是部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阻碍了当地脱贫攻坚进程。

    在大骨节病防治专家不断探索的基础上,我国逐渐建立和完善了大骨节病防控体系,出台《成人大骨节病治疗方案》《大骨节病监测方案》等多项文件,为防治大骨节病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特别是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以来,通过开展重点防控等任务,我国基本消除大骨节病等重点地方病危害。

    据介绍,西藏相关地区的大骨节病流行历史长、病情重,其中尤以昌都市边坝县、洛隆县为甚。2017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医生林剑浩组建团队,赴洛隆县等地开展流调、筛查、义诊、救治、培训等工作,带去了党和政府对各族群众的关心。几年来,林剑浩进藏近30次,团队累计义诊3500余人。通过人工关节置换技术,200余名患者恢复了身体部分功能,生活迎来新希望。

    洛隆县硕督镇硕督村60岁村民夏达卡,20多年来一直饱受大骨节病的折磨,症状严重时必须用手扶着桌边一瘸一拐地走路。2019年10月,他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了免费手术,如今可以正常行走和从事家庭劳作。去年,他通过木匠手艺创收9000余元。

    “大骨节病多发于边疆民族地区,许多患者面临医疗资源少、治疗费用高的问题。”李斌表示,三年攻坚期间,我国对地方病患者落实综合帮扶,累计帮扶患者家庭10万余户,并将地方病患者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覆盖范围,保障患者“病有所医,医有所保”。同时,还将大骨节病患者纳入慢性病管理,省、市、县设立三级患者救治协议定点医院,保障患者能够就近就医,及早治疗。

    洛隆县县长群泽巴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帮助下,许多患者重新站了起来,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怀与温暖,也转变了生活态度,日子越过越好。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在谈及大骨节病防治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时说:“医疗卫生等领域的‘组团式’援藏,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增加人民收入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有着重要意义,对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深远影响。”

    “三年攻坚结束不是地方病防治工作的终点,而是全面实现地方病持续控制和消除、助力乡村振兴和全民健康的起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主任孙殿军说,目前我国还有17.9万名现症大骨节病患者,“十四五”时期,建议从减少存量、杜绝增量两个方面进行有效干预和防治,从巩固防治成果、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开展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等努力。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在继续增大财政投入的同时,优化对资金、项目效果的综合评估,还要加强对大骨节地方病的检测、筛查。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