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唱响全面小康的时代凯歌
来源:青海日报 贾 泓 发布日期:2021-05-1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夏都西宁。莫永生 摄

    5月的西宁,伴着花开的声音,静静绽放出绿水青山的美景;伴着市民踏青的脚步,悄悄诉说着一座幸福之城的城市密码;伴着贫困村旧貌换新颜的巨变,默默书写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的时代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多年砥砺奋进、笃定前行,多年风雨兼程、长期奋斗,西宁如约兑现承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西宁市成功创建并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等称号,先后获评中国十大幸福城市和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古城西宁,正因全面小康的伟大实践,唱响新时代的凯歌,不断迸发活力与魅力。

    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的新篇章,西宁再出发……

    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富起来

    走进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东至沟村张开有家精心装修的新房,宽敞明亮的客厅、阳光充足的卧室、干净整洁的厨房,各类家用电器更是一应俱全。伴着午后温暖的阳光,张开有夫妇俩坐在沙发上说起了家里的变化。

    妻子邵成存有些腼腆地说:“脱贫前,我们从不敢请客人进屋,房子小不说,就像是个牛棚,家里啥都没有……”那时,年迈的公婆、3个年幼的儿女,加上邵成存体弱多病,家里全靠张开有一个人打零工挣钱,一年到头最多也就挣个1万元左右。

    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张开有一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扶贫工作队不仅帮他购买双排小货车,联系跑运输的活,还帮体弱的邵成存找了份打扫村里道路的轻松工作。国家的“雨露计划”让三个孩子上学不再是难事,邵成存享受到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2020年一家人的年收入已经超过5万元,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西宁市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下辖的大通、湟中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区),湟中、湟源为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区)。精准扶贫攻坚战打响后,西宁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制定了“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高位推进、压实责任、靶向施策、民生兜底、补齐短板、凝聚合力,狠抓问题整改和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实现脱贫攻坚历史性消除贫困。

    全市3个贫困县摘帽、330个贫困村退出、6.3万人脱贫。整合涉农扶贫资金110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700多个,易地扶贫搬迁1.4万人,全市917个村集体经济全部破零,“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西宁市,完成了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脱贫摘帽后,西宁市持续完善脱贫后续巩固政策,坚持频道不换、靶心不散、力度不减,扎实推进“补针点睛”专项行动,加快实施“九大脱贫后续巩固行动”“作战单元”一线实战,全面巩固提升脱贫质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随着“五一”黄金周带来的乡村旅游热潮,张开有的家乡东至沟村又“火”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来到这里欣赏青山秀水,与他们一同分享脱贫的喜悦和西宁的幸福味道。

    绿色发展,全面小康美起来

    漫步在鲁青公园内,倾听湟水河的“欢声笑语”,探听鲜花绿柳的“窃窃私语”,凝望蓝天白云的“悠悠细语”,一副“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西宁坚持绿色发展。率先在全省实施“河湖长制”,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国省控重点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汽车尾气治理、冬季供暖清洁能源改造走在全国前列,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到87.3%,连续五年位居西北省会前列。“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持续释放生态红利,遏制了污染增量,消化了历史存量……西宁,空气水质持续改善,为“十四五”生态环保轻装上阵打下了坚实基础。

    伴着丁香花的香味漫步在这座城市,公园绿地会与你迎面“撞个满怀”,花街花桥会与你“不期而遇”,南北山绿化成果会让你惊叹不已……这是西宁向你展现的筑牢城市绿色本底,努力让绿水青山常在的实践成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西宁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扎根。出台全国首部绿色发展地方性法规,绿色建筑占新建比重60.5%,实现公交车、出租车清洁能源全覆盖,成为全国首个入选“无废城市”试点的省会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走在西北地区前列,在生态脆弱、欠发达地区走出了一条整体实现绿色发展的新路;森林覆盖率达到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平方米。实施森林拥城增绿、园林精品提质、花园城市添彩等工程,城市正在实现一街一品、四季常绿、花香满城的华丽蝶变。

    同样彰显绿色本底的,还有经济。西宁市全面实施“绿色产业”建设行动,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路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提高全社会资源产出率,产业路径探索取得丰硕成果。新产业新动能加快形成,千亿锂电产业基地和光伏制造中心已初具规模,绿色制造体系加快建立、低碳循环产业加快发展,3家园区、7家企业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和绿色工厂……绿色发展,让西宁的全面小康更加美好。

    改善民生,全面小康幸福来

    在西宁的大街小巷,总能看见绘有区域地图的展板,上面清晰地标识出这一区域的学校、商店、健身广场、医疗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等,展板不大,地图很小,却全面展示出西宁市“15分钟幸福生活圈”建设成果,侧写出西宁市民的幸福生活。

    走向全面小康的路上,西宁以15分钟为“时间标尺”划定一个城市“生活圈”,综合划定建设70个生活圈,着力补齐8大类16小类设施,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15分钟之内,触手可及西宁的美好生活。

    “就在前面,那里就和我的第二个‘家’一样,每天都要来的。”年过80的牛祥华老人和往常一样,来到了位于西宁市城西区胜利路街道的“爱老幸福食堂”助餐服务点内。青椒炒肉、西红柿炒鸡蛋、素炒油麦菜……一推开大门,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味道特别好,符合我们老年人的口味,而且还便宜,两荤两素一个汤才要10元钱。”接过刚盛好的饭菜,牛祥华老人的脸上显得颇为喜悦和满足。

    持续改善民生,西宁市努力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720个爱老幸福食堂和日间照料中心、农村老年之家惠及50万老年群众。新改建100余所学校,生均校舍达到2.3平方米,大班额比例降至3.1%。实施315个幼儿园和走教点项目,37个托育服务基础设施填补省内空白,获评全国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全面完成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率89.2%。率先在全省建成15分钟幸福生活圈、10分钟体育健身圈,免费低收费开放46个学校和社会体育场馆,入选国家全民健身典型案例。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7.8万人次,人均住房面积达39.6平方米。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社会治安分级评价改革成效显著,建成全省首家城市运行指挥中心,“12345”民生服务热线荣获全国服务之星先锋奖……生活在全面小康的西宁,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