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梁家庄的“四点半学校”
来源: 王欢 发布日期:2021-05-2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太阳初升,霞光驱散晨雾,穿过树林,在人行道投射下斑斑驳驳的光影。又是一个明媚的清晨,一个人迈着匆匆的步履走向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硷沟沿的七里河区西湖街道梁家庄社区。她叫王小英,是梁家庄社区几十名普通工作人员中的一个。

    “日子如流水一样细细密密地溜走,我所做的事没有什么不同……”王小英这样阐释她的工作。说起人人竖大拇指的“四点半学校”,王小英这个校长反而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因为在她看来,这一切已经融进了她的生活,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没有什么可说的。

    从2007年5月到如今,十几个年头,寒来暑往,她和社区的许多工作人员早已习惯这样的日常:9点上班,首先打扫各个办公室的卫生,然后处理各种事务,入户,去附近的小学校执勤、站文明岗等。

    “无论多忙,我们都要抽出身,在下午3点50分,到学校门口接孩子们。这个事情必须保证。”王小英说。

    “否则,孩子们放学在学校门口找不到我们会着急的。”一旁的工作人员补充道。

    位于二楼的活动室窗明几净,长条课桌旁摆放着十几个木质的板凳,一旁靠墙的书架上码放着课外书籍,零星点缀着几盆绿色的植物,摆放着做科学小实验的教具。另一面墙则被彩纸装饰成“彩虹墙”,是挂孩子们画作的地方。活动室白色的门上贴着一只可爱的橙色卡通长颈鹿,附带的刻度尺可以让孩子们量量身高。整个活动室布置得色彩缤纷,充满童心童趣。

    每天,王小英和另外两名社区干部把孩子们从学校接到这里来学习、玩耍,一直等到家长来接他们回家。每周二还有美术、英语、音乐、舞蹈等专业的老师在这里为孩子们义务授课。孩子们在社区不仅安全、快乐,还收获了知识和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四点半学校”是七里河区西湖街道“民情流水线”惠民工程的一部分。2007年,“四点半学校”项目正式启动。开办“四点半学校”的初衷,是为了给四点半放学后没有家长接的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场所。

    从学校开办那天起,社区百姓深深的信任就如一副重担压在社区工作人员的肩头,不论酷暑和严寒,王小英和同事们都坚持完成接孩子们放学的重任。她们十几年如一日,始终坚守着这块阵地。

    西湖街道位于兰州市南出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多。为了更好地服务各族居民,让他们更加安心地在辖区工作生活,王小英和同事们为“四点半学校”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王小英和同事服务的学校是距离梁家庄社区一站路的七里河小学,一站路不长也不短,每天3点50分必须到达学校门口,直到一至四年级的孩子们都接上了,人数点齐了,才带回社区。王小英说:“孩子们活泼好动,我们各有分工,一个人盯几个孩子,保证安全到达社区。”走完这一站路,社区工作人员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2011年的一天,一位家长告知社区工作人员,孩子要留校打扫卫生。这样的情况,惯例是由家长自己接回。到了晚上7点多,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王老师,我家孩子还没有回来,是不是在社区?”听到家长焦急的声音,王小英和在场的社区干部也急了。“怎么办?孩子不在社区,也不在家,能去哪里?”冬天的寒冷夜晚,几个寻找孩子的身影,在辖区的大街小巷匆忙奔走。

    “我对那天的印象很深,孩子找不到了,我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生怕孩子出什么事。”王小英有些激动地说,“幸好在晚上10点多孩子找到了。”原来,顽皮的孩子在打扫完卫生后,没有和家长打声招呼,便去了同学家玩耍。

    “从那以后,我们又多了一项任务,就是和老师保持沟通,确定孩子的情况。”王小英笑着说,笑容里满满都是对孩子们的爱。

    十多年来,“四点半学校”照料过的孩子数不胜数,最早的一批已经上了大学,有的家庭也已经搬离了辖区,可“四点半学校”会一直延续下去,为居民排忧解难的服务理念会一直延续下去。

    (本文选自《风吹百合香——“兰州百合杯”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征文优秀作品集》)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