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4名脱贫攻坚领域党员代表畅谈体会——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来源: 安宁宁 发布日期:2021-06-1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锻造形成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也涌现出一大批事迹突出、感人至深的先进典型。6月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4位优秀党员代表,围绕“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与记者们展开交流。

 

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

一棵菌草的“山海情”

  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有着30多年菌草技术扶贫的经历。如今,他研究的菌草技术已拓展到以草代木发展菌业、以草代粮发展畜牧业等领域,在菌草用于生态治理方面也取得了系列突破,已经在31个省份、500多个县市推广应用。

  1997年,福建把菌草技术列为对口帮扶宁夏项目。在宁夏彭阳获得成功后,1998年,林占熺带着小组来到“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戈壁滩,建半地窖菇房获得成功。1999年,采取一对一、人盯人方式,组织第一批14户农户进行菌草生产取得成功……“今年,我们继续帮助闽宁区推行以草代粮发展畜牧业,取得了良好成效。”林占熺说。

  经过多年的努力,林占熺原来简陋的实验室发展成为国家级创新中心,菌草技术通过扶贫开发得到广泛应用。林占熺说,他和团队总结菌草技术扶贫的经验,把发展特色产业和生态治理结合起来,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

  “我们提出在黄河流域建立若干个菌草科技创新产业园。今年4月,已经在宁夏石嘴山建了产业园,在盐碱地上种植菌草。”林占熺表示,以后还将在各地建立产业园,推动生态建设绿色发展,服务乡村振兴。

  据悉,2017年5月,菌草技术被联合国列为中国—联合国和平发展基金的重点项目向全球推广,现在已经传播到106个国家,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扶贫开发局局长郭晓荣:

“很辛苦,很值得”

  “脱贫攻坚中,‘5+2’‘白加黑’是工作常态,很辛苦,很值得。”郭晓荣介绍,当地老百姓住进了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宽敞明亮的房子里,行路、就医、上学、吃水的困难问题得以解决,真正感受到了党的好政策带来的实惠。

  “我在囊谦生活、工作了30年,从初到时的不适应到渐渐熟悉、爱上、融入这个地方,我收获了当地藏族群众最真诚的友谊,这是我今生最大的财富。”郭晓荣1991年毕业后,追随着父辈的足迹,来到了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面对艰苦的环境和困难,郭晓荣立志要为囊谦这片土地做点什么。

  “精准扶贫工作开始后,党的惠农政策更多了,使我坚定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如今,已是囊谦县扶贫开发局局长的郭晓荣说,“每当我看到脱贫群众满脸带着幸福笑容的时候,我就更加坚信了对精准扶贫方略的信心和决心。”

  脱贫摘帽后,囊谦县制定了防止返贫常态化监测的动态工作方案,确保因突发情况和因灾因病返贫的人口能得到及时帮扶。同时,继续发展青稞、牦牛、光伏、民族手工艺等特色产业,做好劳动力从业技能的短期培训和转移,使群众能够长期、持续、稳定增收。此外,还将持续推进驻村帮扶工作机制,对现有的脱贫成果做到常态化“回头看”,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宁:

“最感动的是贫困户思想的转变”

  从大学生“村官”到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一直都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宁的初心和使命。

  2010年大学毕业后,杨宁回到家乡江门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两届任期结束后,她选择继续留在江门村,一干就是11年。

  “在这11年中,让我最感动的是贫困户思想的转变。”杨宁说,2017年,她和村干部在村里召开产业发展动员会,号召大家种植“紫黑香糯”稻米。当时,一个长期靠“低保”维持生活的村民老福主动站起来说:“小杨,我们相信你,跟着你一起做。”

  老福的话坚定了杨宁发展产业带领大家脱贫的信心。为了筹集启动资金,杨宁偷偷把家人准备的婚房卖掉,筹集30多万元,为村民垫付了种植所需的物资和物料款。“那年秋天,村民迎来了大丰收,每亩收入增加了两倍。”杨宁说。这也让她明白了老支书多年前说过的话:“城里少你一个大学生不怎么样,村里多你一个大学生会不一样”。

  随着产业发展越来越好,江门村逐步实现了脱贫致富。2020年,江门村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现在我们村建好了农产品深加工厂,大苗山的香菇、木耳、腊肉等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各地。我相信以产业促进增收,我们村民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杨宁说。

 

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化处镇水井村第一书记王泽勇:

强支部、兴产业、惠民生

  2016年4月,王泽勇受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和贵州省委国防工委选派,到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化处镇水井村担任第一书记。5年来,他在村里和干部群众一起强支部、兴产业、惠民生。

  对贫困村来说,产业发展如何破题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我当时带着村干部远赴山东、云南以及沿海地区学习,又拜访了种植大户、有关专家,最后根据村里的实际,制定了‘茶果上山、香葱进地、莲藕下田、乡村旅游、产品加工’的发展思路。”王泽勇说。

  发展思路确定以后,2016年底,在普定县有关扶贫政策的激励下,水井村成立了村集体公司,以村集体公司统筹全村的产业发展。水井村不仅种起了茶叶、果树、香葱、莲藕,还做起了乡村旅游,建起了荷叶茶、绿茶综合生产车间及藕粉生产车间。如今,全村有茶叶、果树1200亩,香葱等蔬菜300多亩,莲藕1000亩。

  经过4年多努力,水井村销售收入突破了4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也从2014年的3000多元增长到去年底的1万多元。

  “我们村已经成为整村脱贫的美丽乡村。千亩荷花开,田园美如画,茶叶加工、藕粉生产线建成投产,乡村旅游初具雏形。”王泽勇表示,水井村的业态在不断丰富,村民们的信心也在增加,他将继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人才建设,让村民的生活越过越好。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