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名龙州织娘挑战世界最大壮锦
来源:新华网 陈蕾/文 赖有光/图 发布日期:2021-06-2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织娘们正在夜以继日织壮锦 赖有光 摄

 

  穿梭、拉筘、挑花,伴随着“哐当、哐当”的节奏感,一根根彩色丝线仿佛被注入生命力。昨日,在位于南宁非遗生活馆的织锦厂房里,来自龙州县金龙镇双蒙村板池屯的织娘们正忙着编织一幅长12米、宽2.3米的《美丽壮锦献给党》壮锦作品,该幅作品预计于今年国庆节期间完工,并将刷新世界最大壮锦的纪录。

 

  织锦织出幸福好生活

  清晨7点,织娘李冬莲早早来到织锦厂房,开始熟练地操作织机。与常见的家庭织机相比,这台特制的织机显得格外高大,仅高度就达到5.5米,共有6120根黄色经线从上方垂落,而织娘们需要利用28000根纬线,才能织出最终的作品。

  今年29岁的李冬莲14岁起就跟随母亲学织锦。在她的家乡板池屯,织壮锦是壮族妇女必须会的手艺,壮锦也是嫁妆中的不可或缺之物。“以前村里人的收入来源主要靠种植甘蔗,一年到头也攒不到多少钱。”李冬莲说,自从织锦变成了工作,每个月就有5000元的稳定收入。

  这样的改变自2016年开始。当时,广西博物馆、广西织绣发展研究会和广西金壮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在板池屯建立了龙州壮锦技艺工坊,通过“博物馆+企业+合作社+农户+市场”模式,当地织娘们在居家织锦致富的同时,让壮族织锦技艺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传承,实现了对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和推广性传承,形成了一座“可移动的壮锦博物馆”。

 

  以手艺表达感恩之情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板池屯织娘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织娘们满怀对党的感恩之情,织锦就成了她们表达心中谢意的最好方式。

  这幅壮锦名为《美丽壮锦献给党》,整体图案采用铜鼓、翔鹭、凤灯等元素构成。图案正中为党徽及“中国共产党万岁”“民族大团结万岁”等标识和文字,主体人物由代表广西12个世居民族的身穿盛装青年男女组成,寓意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壮乡满怀喜悦载歌载舞。

  由于各图案间结构复杂,需采用“通经断纬”的织法,即织娘要根据图案和花纹的变化不断地剪掉纬线,一名织娘一天最多只能织出十厘米,可谓“寸锦寸金”,且要求一次成形没有接缝,每个花纹也是手工挑花制作完成,这对织娘而言既是挑战,又是使命担当。

  年龄最小的织娘仅13岁

  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织锦技艺是盛开在美丽壮乡、生生不息的民族文化之花。据了解,目前世界最大壮锦为广西赠送给上海世博会的一幅壮锦,该壮锦长6.2米、宽3.6米,而《美丽壮锦献给党》长12米、宽2.3米,将刷新世界最大壮锦的纪录。

  “我们共挑选了12位织娘,她们中有织锦工艺大师、织锦技艺传承人,还有通过织锦脱贫致富的织娘。”广西织绣发展研究会会长、广西金壮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贺卡介绍说,此次织锦挑战从去年6月开始筹备,包括建设厂房、改造织机、设计图案等前期工作,织娘们于今年5月正式开工,预计国庆期间完工。

  在参与挑战的12位织娘中,年龄最大的77岁,最小的只有13岁。其中,年龄最小的潘俊欣就读于金龙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她的妈妈李雪娇、外婆黄秀娥已经在南宁忙碌了近2个月,潘俊欣也将于暑假来到南宁,一家三代共同展现手工艺的传承之美。

  “龙州县是广西壮锦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而板池屯的织锦技艺已传承了上百年,也是织锦技艺的核心传承地。”广西博物馆党委书记吴伟峰表示,织娘们共同织就一幅凝聚共识、同心筑梦的民族团结壮锦献给党,感谢党对边疆地区人民群众的关怀,引领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编辑:彭凤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