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难忘的党史课
来源: 发布日期:2021-07-2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前雕塑《伟业》,塑造了党员干部、农民、企业家和宇航员等65位人物形象,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奋进、继往开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壮阔历史画卷。 本报记者 丛蓉摄

 

    青年圆桌会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100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本期开始,本报与高校联合推出“青年圆桌会”专栏,以了解青年思想,倾听青年心声,引导激励各族青年学子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首期“青年圆桌会”,来自中南民族大学的青年学子围绕“一节难忘的党史课”,结合自身实际,畅谈党史学习的心得和体会。

    —— 编者

 

    本期合作院校:中南民族大学

  话题主持人:田逢雪 

   参与学生:李月玲,李诚誉,祝雅屏,阿乐腾图亚

 

    田逢雪: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我们,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   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

    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党史学习的课堂无处不在,可以在校园内,可以在校园外;可以在红色景区里,也可以在吊脚楼的火塘边……本期“青年圆桌会”,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党史学习,谈一谈“一节难忘的党史课”。

 

    阿乐腾图亚:

    在八七会议会址体悟革命精神

    我生在红旗下,沐浴着党的阳光、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茁壮成长。我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她的成立时间比新中国还要早。从小我就经常听父辈的人讲,正是有了共产党,我们各族农牧民才过上了好生活。这让我发自内心地想去了解共产党,学习党的历史。

    7月,在学院党支部的带领下,我和一些同学来到了武汉八七会议会址参观学习。众所周知,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八七会议会址在一个二层的小阁楼内,空间狭小、设施简陋,展出的日常用品十分陈旧。我不禁感叹,竟是在这样不起眼的会议室里,没有被血腥屠杀吓倒、征服的共产党人揩干身上的血迹,投入了新的战斗!

    参观过程中,我仿佛身处会议之中,强烈感受到革命党人高瞻远瞩、无私无畏的精神。一幅幅照片,一段段历史,运用视频资料、多媒体互动墙面等科技手段,更加清晰地刻画出建党初期的不易,讴歌了共产党力挽狂澜、拯救中国革命于危难之际的光辉历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当代青年重任在肩。让我们从党史中汲取营养,提振精气神,练就过硬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诚誉:

    在屏幕前和革命先辈“面对面”

    我是一名正在努力向党组织靠拢的入党积极分子,接受党史学习教育,是我提升思想觉悟的重要一环。除了参与线下集中学、线上党史知识问答、撰写心得体会等,这样的党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主旋律影视作品,生动地讲述党史。

    在学院第91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课上,我们分小组观看了《建党伟业》《觉醒年代》等影视片段。这些弘扬主旋律的作品,一改传统的刻板印象,一个个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形象从历史深处走来,让我对党史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我还被那些革命青年敢于追求真理的信念感动着、激励着。

    令我动容的,是《觉醒年代》中陈延年英勇就义时坚定又从容的眼神,它好像呈现出一场跨越百年的青年对话,让我与曾经只活在历史教科书里的革命前辈“面对面”。作为当代青年,我与他们同频跳动着爱国的脉搏。他们的经历,也让我更加懂得,要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从优秀革命题材影视作品中学习党史,它引导我沉浸式感悟革命精神、感悟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历史,我喜欢这样的党史课。

    祝雅屏:

    嘉兴南湖探初心

    100年前,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诞生了一个大党。

    建党百年之际,今年6月,我踏上了追寻红色足迹的南湖之行。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行至湖心岛,一条具有江南风格的丝网船映入眼帘——这就是“红船”。闭上双眼,脑海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艘画舫悠荡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船头坐着一位面容清秀的江南女子……历史与现实在此刻交汇。

    时间退回至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望志路106号召开。会议中途受到袭扰被迫停会。与会代表采纳了上海代表李达夫人王会悟的建议,转移到嘉兴南湖,在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会议。在这条小船上,代表们完成了会议的最后议程,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我望着那小船,心中的敬意和感动油然而生。

    百年党史风云激荡,“红船精神”历久弥新。在南湖革命纪念馆“红船起航”主题展,映入眼帘的是1∶1复制的红船模型。红色之旅,是一堂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党史课。小小红船劈波斩浪,成长为承载着14亿多中国人民希望的巍巍巨轮,而蕴含着“红船精神”的火炬,将在我们青年人手中传递。

    李月玲:

    太婆婆给我讲党史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咱们啊,到哪都不能忘记党的历史。”记忆中,太婆婆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旧时的家乡湘西,生活条件艰苦。太婆婆小的时候,每天凌晨4点就要起床,爬天梯、坐溜索、趟大河,在巨石窄缝间踩出一条求学路。长大成人后,太婆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选择留在大山深处,成为一名教师。她白天上课,晚上备课、改作业,还要经常走村串寨,动员家长让孩子接受教育。这份职业,她坚守了几十年。

    自我记事起,太婆婆就经常给我讲长征的故事,说共产党是劳苦大众的大救星。懵懂之中,我对“共产党”这三个字有了不一样的感悟。受太婆婆的影响,读大学后,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现在已是预备党员。

    2019年暑期,我和同学前往西藏拉萨,在一个乡镇开展了20天的支教志愿服务。在课堂上,除了讲授学科知识,我还结合西藏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学生从小就知道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是共产党给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更不会有今天西藏人民的幸福生活。

    在一次课堂互动中,一个名叫次仁嘎措的女孩说:“共产党好”。我知道,从那一刻起,一颗“感恩”的种子在她的心中扎下了根。

    如今,年愈80岁的太婆婆记忆力大不如从前,但她却清晰地记得入党时间。不久前,太婆婆被授予“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她用一辈子传递共产党人精神,她的一言一行,对我来说就是最生动的党史教材。

    田逢雪:大家从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难忘的“党史课”,也为我们更好地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启发。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从党史学习中汲取力量,实学实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孜孜不倦、如饥似渴,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